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汉奸的庭审现场,李香兰被判处枪决。看着眼前的宣判书,她突然伸出双手,众目睽睽下解开上衣,掏出衬衣内口袋中一张满是褶皱的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0年,李香兰出生在辽宁灯塔,不过她不是中国人,是正宗的日本人。早年,李香兰的父亲山口文雄来到中国东北地区,参与建设满洲铁路。

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东北取得了许多特权,并在东北修建满洲铁路,便于掠夺运输东北地区丰富资源,这条铁路是日军进一步蚕食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大罪证。

满洲铁路修好之后,山口文雄被调入“满铁”公司上班,然而这个铁路公司却并不寻常——看似在管理铁路,实则在干一些见不得人的间谍勾当。

不过山口文雄倒也不是“十足十的坏人”,他的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国学家,所以他非常推崇中国文化。女儿出生后,山口文雄给女儿起名山口淑子,并让她留在中国接受教育。

在学校,山口淑子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对中国文化也有自己独到见解,以至于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她是中国人。

1933年,伪满洲国成立后,山口文雄调到沈阳工作。期间,山口文雄结识了沈阳银行总裁李际春,两人非常投缘,李际春也想与日本人攀上关系,提出收山口淑子为干女儿的想法。

山口文雄欣然答应,随后,李际春给山口淑子起了个“李香兰”的中文名字。

长大后的李香兰既有日本文化的阴柔,又有中国文化的温婉,能歌善舞,出落得落落大方、亭亭玉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17岁的李香兰被一位驻伪满日本军官发掘,推荐她当电影演员,并邀请她加入“满洲映画协会”。

此时,单纯的李香兰并不知道这是日本人的一场阴谋——他们大肆包装李香兰,作为中国的歌星和影星推出,大搞“文化侵略”,达到美化侵略战争的目的。

“映画协会”造星是有计划、有步骤的。

1938年初,经过近一年培训的李香兰先是被安排到广播电台“满洲新歌曲”专栏,演唱了多首中国歌曲,其中一首《夜来香》让她名声大噪、迅速走红。

见时机成熟,“映画协会”又安排李香兰拍摄电影。

其中一部电影讲述了中国姑娘和日本青年谈恋爱的故事,剧中的他们冲破一切阻力,最终成功走到一起,许多中国姑娘看后,甚至产生日本青年“靠谱”的想法。

通过这件事,足见“文化侵略”威力不可小觑。在一场场电影中,李香兰收获了大批粉丝,也过足了“明星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李香兰事业登上巅峰,在上海拍摄了经典电影《万世流芳》,并演唱电影主题曲。这部电影的成功,让她成功从东北、华北走向了全国。

青春靓丽的荧幕形象、婉转动听的歌喉,李香兰一度与白光、周旋等人并称上海滩“七大歌后”。

日军在战场上占了下风后,李香兰事业受阻,转而到台湾发展。

1943年,李香兰在台湾出演《沙韵之钟》,在岛内迅速掀起热潮。李香兰在台湾受追捧的程度,以至于其返日改回山口淑子的名字后,传到台湾的电影仍然受到热烈追捧。

1944年,李香兰回到大陆,离开“满洲映画协会”,打算独立发展。

1945年8月的一天,正在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的李香兰突然被几名国民政府司法工作人员逮捕——日本投降了,李香兰被指控为汉奸。

从山口淑子正式改名李香兰,并在中国出道后,除“满洲映画协会”的高层外,很少有人知道李香兰是日本人。

在李香兰相关简历上,“父亲”一栏填的李际春,是加之其能说汉语、生活方式也与中国人相同,就更没人怀疑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庭后,李香兰在陈述中讲道:“……我所做的,都是电影公司让我做的,我说的也都是台词。”

此言一出,引起法庭一阵骚动,“汉奸!大汉奸!”、“快判她死刑”。

李香兰不明所以,直到后来她看到律师送来的相关资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在一个圈套中,她只不过是日军用来美化侵略战争的一颗棋子罢了。

第二次开庭,法院毫无悬念地判处李香兰死刑。看到判决书,李香兰长叹一口气,在众目睽睽下解开上衣,从内衬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

那是她的出生证明,上面清楚写明了“山口淑子,日本”。法庭又是一阵骚动,如果李香兰是日本人,那就不能定性为汉奸。

那么她做这些事就是在执行日本军方的命令,再说中国也没有权利审判一个日本人……

1946年2月,证实日本人身份的李香兰被遣返回国。在日本,李香兰改回山口淑子的名字,继续在电影行业发展,并致力于中日友好工作,还曾反对过时任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山口淑子去世,享年94岁。回望李香兰的一生,辉煌过,也落寞过,但可悲的是,无论辉煌与落寞,她始终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牺牲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