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季是流感病毒的高发季节,新冠、甲流、肺炎支原体、乙流、合胞病毒、结核杆菌……各类病毒轮番上阵。身边时不时有人要么“咳出腹肌”,要么“宝娟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病毒中,流感可真是“常客”了。大家都知道流感不同于普通的感冒,流感的症状更严重,而且可能引发其它疾病的概率更大。

这是为什么呢?或许是因为流感对免疫系统的伤害更大

得了流感后去医院的检查,在血常规检查里会看到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等数值降低,这就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

通常来说,流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如果是免疫细胞功能异常,那么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就降低了。有时候会继发严重的细菌感染,甚至威胁生命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通流感病毒

那么流感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呢

在一百多年前,瘟疫是流感的代名词。历史上,1918年“西班牙瘟疫”,全球有5亿人感染,超过5000千万人失去生命,使得流感这一个词变得鲜红,至今仍然是流行病史中人们挥之不去的阴影。

该感染是由H1N1亚型的流感病毒引起,虽然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但它对人类的威胁依然存在。

每年秋冬流行病盛行时,也总能看到它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们患流感的时候,我们的体内又在经历着怎样的一场“大战”呢

流感病毒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者是直接接触进入人的鼻腔。它通过“劫持”蛋白质合成机制制造更多的流感病毒,这些流感病毒会继续向下感染肺部,让肺遭到损伤。

这时,我们身体中的自然杀手细胞和吞噬细胞会赶来摧毁流感病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病毒入侵

自然杀伤细胞不能准确识别流感病毒,所以它会摧毁流感病毒的时候也会杀死正常细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K细胞

吞噬细胞中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负责粘附在流感病毒上,然后“自爆”,它们的“尸体”化为鼻涕流出去,这就是为什么得了流感会流鼻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则是大量去吞噬流感病毒,再消化,最后再吐出流感病毒的残骸。这些残骸堆积在咽部,然后由咽部的纤毛把它带走并排出,所以这时候我们就会喉咙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核巨噬细胞

但这时候,真正的“战争”还没有开始

流感病毒能够在正常温度下生长,而且繁殖力量惊人,为了减少流感病毒的繁殖,吞噬细胞会释放出白细胞介素给下丘脑,让下丘脑提高体温,控制流感病毒的繁殖,加速免疫细胞的繁殖。这时候,我们就会开始发烧。

当我们的体温升高的时候,热胀冷缩,我们的血管也会变宽,这会让我们头疼欲裂,但是这个时候战局还是没有扭转。

为了消灭流感病毒,树突状细胞会出动,它收集流感病毒的碎片,再把这些病毒碎片带到淋巴系统,刺激淋巴系统的 T 细胞和 B 细胞迅速繁殖,这时候我们会淋巴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树突状细胞

T 细胞会直接奔赴战场,它们能够清楚地识别并清理流感病毒,而 B 细胞则是去研究对抗流感病毒的抗体,它们通过发射抗体,把向各个地方流窜的流感病毒“捆”在一起,不让它们再去感染其他正常细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淋巴细胞

这时候,我们的扁桃体会肿大,当我们喝水或说话都会感觉疼痛。

当 T 细胞和 B 细胞加入战场以后,“战局”已经被扭转

流感病毒的残骸堆积在咽部,但是因为在“战争”中,负责运送残骸的咽部纤毛被大量损伤,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咳嗽去排出这些流感病毒的残骸。

当 T 细胞识别到肺部的病毒时,它也会在肺部迅速地增殖,就有可能引发肺炎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患了流感的时候会流鼻涕、咳嗽、发烧、头痛,甚至引发肺炎、中耳炎、脑炎等其他疾病。

换句话说,流感病毒就是一把开启免疫大门的钥匙,它不会致死,但是由它引发的疾病可能致人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大战”结束之后,T 细胞大部分会萎缩死亡,它们当中的一部分会转为会记忆细胞,当下一次流感病毒来袭的能够迅速识别这些流感病毒,及早摧毁它们。

但是 T 细胞是靠流感病毒上像蘑菇一样的 H 刺突来识别的,如果病毒变换刺突,那 T 细胞还是没有办法识别,这就是我们需要每年都打疫苗的原因。

所以,感染流感病毒会影响多种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从而引发免疫系统的反应

同时,据行业专家医生公开观点,除了HIV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也是最伤我们的免疫力的病毒之一。

这也警示我们,对于流感不可掉以轻心,并且想要抵抗疾病入侵,就需要我们的免疫力去保障。

不同年龄段,我们免疫力的强弱是不同的

婴幼儿时期,人体免疫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并未完全成熟,20岁左右会达到巅峰,无论是免疫细胞的数量还是活力都是最佳的,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细胞数量减少,活力降低,40岁时其活性/多样性只有20岁的1/2,70岁时只剩1/10,这也是为什么越年老,人越易患病患癌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不同年龄段的人面临的“免疫重点”就不一样,提高方法也不同。

不同人群,提升免疫力的日常方式

婴幼儿:母乳喂养,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接种疫苗;

中小学儿童:减轻课业负担,充足睡眠;减少加工食品的食用,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控制体重,适量运动;加强亲子沟通,保持心情愉悦;

中青年:规律饮食、作息与运动,释放压力,放松心情;

老年人:接种疫苗,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可在室内进行舒缓的运动,戒烟戒酒,保持乐观情绪,少焦虑。

当然,还有其它更专业、更高效的健康管理方式,比如,免疫细胞储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年轻或健康的时候,选择免疫细胞种子储存,将提取出来的单个核细胞置于-196℃的液氮罐中进行储存,待将来需要免疫力提升的健康保健或疾病治疗时,再将冻存“休眠”的种子细胞进行激活,分化成所需的免疫细胞,以达到提升免疫力和健康的目的。其实,在近几年来,免疫力这个词经常见到,不论是疫情时期,还是到后疫情时期。大家也逐渐意识到,免疫力对抵抗疾病的重要性。

所以,除了日常要长期坚持的一些方式,新兴的健康管理方式,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为何不选更专业、更高效 、更有保障的免疫力提升方式?

部分内容来源:澎湃新闻,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

1.本文旨在介绍生物医疗领域前沿资讯、科学普及细胞领域的相关知识,仅用于分享、交流和学习。仅供访问者参考,不具备任何临床治疗建议或方向,不作为官方立场,不构成任何价值判断。

2.本账号转载的图文视频等内容源自网络,若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