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一段话:

人生的痛苦通常来源于两点,一是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二是自己被别人要求。

想想果真如此,生活中总有些人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却不喜欢被命令、被要求、被指挥。很多时候,活得拧巴难受。

走过半生,方才悟透,生活最大的从容,其实是各自安好,互不打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允许别人做别人

作家马克·李维在《偷影子的人》一书中写道:

“你不能干涉别人的生活,就算是为了对方好,因为这是他的人生。”

但有些人却常常用自我的认知去评判别人的“对错”,对和他不一样的人看不顺眼,狭隘地认为别人的生活方式一定是错的。

曾看过一个发生在医院里的故事:

一位乡下来的大妈,在医院照顾老伴。她每天穿得特别怪异,都是大红大绿的鲜艳衣服,说起话来嗓门极高,有时候还给大爷唱歌,并不悦耳的歌声让一个走廊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最关键的是,她总在身上喷浓烈的劣质香水,闻起来非常刺鼻。

医院来来往往的人特别多,都纷纷对大妈指指点点。大妈就像聋子哑巴一样,每天自顾照顾着生病的大爷。直到有一天,同病房的病友实在看不下去,指责她素质低、审美差、没有公德心,应该穿着朴素,说话小声点,不要打扰别人。

大妈流着泪道出了原因。大爷被压迫住了脑神经,对外界一切事物反应迟钝。为了刺激大爷的神经,她就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大声说话唱歌,喷味道最浓的香水,这样大爷才能最大程度感受到她在身边。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酸和不易,千万不要轻易评判别人的生活方式。更不要以自己的认知,对别人的生活横加干涉。

比如喜欢采篱种菊的人不要指责喜欢豪宅名车的人势利,获得高官厚禄的人也不要瞧不起甘于平淡的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怎么过得舒心,外人都无权干涉。

《世界很喧嚣,做自己就好》一书中写道:

“人性就是这样,总是习惯用自己有限的见识去判断他人的对错,用自己的个人喜好去度量其他事物的优劣,对事情的了解越少就越觉得自己正确。”

与人打交道时,允许别人做别人。不戴有色眼镜去接触人、评价人,是做人的一种高境界。就像《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讲到的:“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允许自己做自己

作家莫泊桑说:

“人如果能坚定自己的内心所想,不攀比,不盲从,不被他人影响,一门心思过好自己的日子,就会快乐许多。”

我从小热爱写作,上学时每次写作文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还在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获过奖。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会在写作上成就一番事业。

后来,为了就业容易些,我选择了矿山机电专业,与文字丝毫不搭边。但我没有放弃写作,加入了校文学社、记者站,稚嫩的文字常常发表在校刊上,积累了不少写作基础。

毕业后我去了一家国企煤矿成了一名绞车司机,因为那时候煤矿出煤量差,有时一小时都不开一趟车,工作轻松到无聊。

同事们,有的出去凑局打牌,有的在岗位上织毛衣、聊家常。而我,却选择看书或者写日记。那段时间,我没少听到大家都说我假清高,而我心里却坚持着自己的计划。

三个月后,我在矿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离家千里,只为你而来》。后来我又仔细研究了矿报上的消息、通讯等,就模仿着写了几篇,结果都发表了。

队领导看到我的作品后跟我说,让我以后对队内人物、事件加强宣传,还表示发表的稿件都有稿费奖励。

就这样我用文字拉开了与同事们之间的距离,也开始在三千多人的大矿上脱颖而出。5年后,我终以文字的优势被破格调入矿宣传部,10年后,当年的同事还在开绞车,而我靠写作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被提拔为科长。

一路走来,我遭遇过质疑、冷落,受到过排挤、奚落,但不管遇到什么阻力,我从未想过放弃。我喜欢的事就一直会坚持,我的坚持和努力终换来了想要的结果。

作家蒋勋说:“美,是静静做自己,能够不被整个社会的流行所干扰,知道自己要什么,该怎么做,该怎么选择。”

的确如此,人最大的勇气,不是选择了自己的热爱,而是在任何逆境中,都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在乎外人的眼光,不困囿于外界的评价,允许自己做自己,除此之外,一切风轻云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每个人都应把有限的时间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过度关注外界的人和事,其实是在浪费生命。

不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对看不惯的行为和习惯,保持沉默,用求同存异的心态与之共生。

坚守内心,坚持自我,意念不被别人左右。无所谓外人的指手画脚,生命是自己活的,与他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