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随着肿瘤防筛诊治技术的不断演进,我们见证了肿瘤诊疗领域的深刻变革。为了加速技术的发展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2024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CACA整合肿瘤学高峰论坛暨第十七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暨中国肿瘤标志物产业创新大会于2024年4月19-21日在南京隆重召开。4月19日上午,CACA整合肿瘤防筛诊治技术论坛成功召开。医脉通特邀论坛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分享本次论坛的亮点,展望肿瘤防筛诊治技术的应用前景。

- 马飞教授 -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治疗中心主任

  •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委会秘书长

  •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

  • 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委员会秘书长

  •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入库专家

  • 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副主委

  •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分会副主委

  •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秘书长

  • 全国女性卵巢保护与抗衰促进工程专委会副主委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总干事长

  •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副理事长

  • 北京市肿瘤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肿瘤化疗质控专委会主委

  • Cancer Innovation主编

  •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称号

 马飞教授:技术创新驱动诊疗进步,助力肿瘤防筛诊治迈上新台阶 | 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马飞教授:技术创新驱动诊疗进步,助力肿瘤防筛诊治迈上新台阶 | 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

医脉通:肿瘤防筛诊治技术的持续发展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作为CACA整合肿瘤防筛诊治技术论坛的主席,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本次论坛有何亮点?将围绕哪些议题展开探讨?

马飞教授:

深感荣幸能够齐聚CACA整合肿瘤防筛诊治技术论坛。在此论坛中,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近年来在肿瘤诊断与治疗领域所取得的进步。这些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整合肿瘤学的重视。肿瘤防治策略正从传统的疾病中心模式向以患者为核心的模式转变,这要求我们整合各方医疗资源,共同推动肿瘤防治工作的发展。

其次,技术革新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预防筛查、还是诊断治疗,技术革新都是催化剂。从早期的CT、核磁共振等影像技术,到如今的创新药物的研发,这些进展无一不推动着肿瘤诊治技术的前进。不仅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药学技术的发展,也包括数字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都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助力。

本次论坛涵盖了检验、影像、放射治疗等多个领域,并广泛涉及乳腺癌、肺癌等实体瘤以及淋巴瘤等血液肿瘤。我们期望通过此次深入的交流和技术知识的整合,能够共同推动肿瘤诊疗技术迈向新的高度,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医脉通: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加速,您认为有哪些新技术的发展有望为肿瘤防治赋能,进一步提高肿瘤的生存率?

马飞教授:

过去数年间,肿瘤学领域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与技术持续的创新与发展密不可分。起初,我们主要依赖X射线等放射技术来揭示肿瘤的秘密。随后,一系列创新药物的涌现,包括化疗药物、内分泌疗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极大地推动了肿瘤诊疗技术的革新。

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蓬勃发展,为生物治疗技术的飞跃提供了新的动力,显著提升了临床疗效。其中,免疫疗法作为生物治疗的关键一环,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正是技术进步的有力证明。此外,药学领域的蓬勃发展也为肿瘤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AI)技术正引领临床诊疗迈向新的高度,不仅在肿瘤的预防筛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在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肿瘤整体防治工作将迎来更为广阔的进步空间。

医脉通:我国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已经超过80%,其诊疗手段和治疗模式均取得了诸多进步,请您谈谈乳腺癌的防筛诊治还面临哪些挑战?

马飞教授:

乳腺癌在实体肿瘤领域属于优等生,其五年生存率名列前茅。然而,乳腺癌的防筛诊治工作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在预防领域,我们应致力于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普及乳腺癌预防知识,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在筛查领域,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乳腺癌的疾病特征和女性生理特征与欧美国家存在差异。因此,我们需要研发符合中国国情和卫生经济学的筛查技术,使广大民众能够享受到科学、可及的早期筛查服务。

在诊断和治疗领域,我国乳腺癌的诊疗水平仍存在区域和城乡差异。为此,我们应普及先进的诊疗理念,运用创新技术,推动优质诊疗技术的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从而提升整体乳腺癌的诊治水平。

总之,乳腺癌的防治工作需要我们在多个方面持续努力,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理念更新,为更多患者带来更长生存。

编辑:Faline

审校:马飞教授

排版:Faline

执行:Ryland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