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上映后,好评如潮,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看后都被感动了。

这部电影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战场的记述很真实,对人性的刻画也很深刻,而且敢于突破禁区,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披露和讽刺。

影片像一幅全景画卷,真实记述了战争前、战争中、战争后发生的种种问题,这是其他同类影片没有涉及过的,甚至观众都考虑不到的,所以才引起了观众如此强烈的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电影的后半部分,就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对烈士家属的优抚、接待工作,刻画了梁三喜、靳开来等家属的高风亮节,同时也揭露出了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工作的严重不足。

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当时,甚至在之后的两山边境作战中,一直存在,很多烈士的家属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引起了很多有识之士的愤慨,甚至连这次反击战的东线总指挥许世友将军,都忍不住大发雷霆,痛斥相关部门!

这场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刚刚打响后不久,就有大批的伤员和牺牲烈士的遗体从战场上抬下来,他们的鲜血竟铺成了绵延几十里的“血路”!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太太平平地外出尚且让父母牵挂,何况是去战场上出生入死地打仗?因此,几十万大军的安危,必然牵动着几百万上千万的亲人!

现在通讯技术高度发达,远隔万里也能“面对面”地聊天,可是在那个年代,很多人连电话都没用过,只能靠书信电报联络,一来一回往往要十天半个月甚至更久,要想见上一面,就只能千里迢迢地去前线探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段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成千上万的军属,费尽周折,来到广西、云南前线,打探儿子、丈夫、兄弟的消息。

因此,在广西、云南一些靠近前线的地区,每天都聚集着大量军属,那时候的中国还很穷,相关部门也没有什么意识,对待这些军属都是一副不管不问、听其自便的态度。

这些军属大多数都是农民和城市底层家庭出身,没钱住店,只能露宿在车站广场上,遇到刮风下雨天,别提有多凄惨了。

这些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许世友的耳朵里。

许世友将军一向很重情义,情同手足的弟兄们牺牲了,他会茶不思饭不想,还会带着官兵们一起哭。

1959年,新中国特赦战犯,济南战役的国民党总指挥王耀武被特赦后,想去见见许世友,但许世友念念不忘他是杀害自己几万弟兄的刽子手,绝不肯原谅,就连周总理亲自去说情,他还是哭着说:“我死都不会原谅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有一次回老家,竟带着40多辆吉普车,这些吉普车上除了司机没有别人,只有一个烈士的灵牌,都是当年跟着他一起走出家门参加红军的同乡弟兄,现在只有他一个功成名就活着回去,让许世友难以释怀,就特地吩咐:一辆车一个灵牌,载着弟兄们的英灵一起回家!

因此,当许世友听说全国各地的烈士军属在南宁火车站的遭遇后,立即亲自去查看。

当发现这些都是真的,许世友哭了,怒了,一边含泪安抚军属,一边痛斥相关部门:“战士们在前线流血牺牲,你们却让他们的父母亲人在这里受苦,你们良心何安!”

在许世友的亲自过问下,相关部门紧急安排接待工作,这才让这个问题得到了改善。

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很多将军对这些牺牲的战士们都是很有感情的,比如许世友将军,就把战士们当成自己的兄弟一样看待,也只有这样,战士们才会拥戴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参考资料:《一代名将许世友》《文史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