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类型】

资源资产开发型

鼓励村党组织在符合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以入股、租赁和流转等形式,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村内土地、林地、水面等资源,采取市场化手段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林下经济、生态循环农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针对村内废弃厂房、闲置小学、闲置房屋等集体资产,通过出租、承包、拍卖的方式进行盘活,或整合折股量化注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获得集体经济收入。在保护农村所有权的基础上,采取市场化方式开发运营村内闲置土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新案例】

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辖9个村民小组、802户3209人,村党支部有党员89名。全村总耕地面积15000亩,其中旱地5000亩、水浇地10000亩,有农业灌溉机井16眼,农作物种植主要以玉米、小麦、胡麻、花椒等为主,2023年全村可支配收入2.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0万。

近年来,毛卜拉村紧扣村情实际,转变发展思路,落实“一户一田”,推动产业转型,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自主发展、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推动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部引领“拓新路”深挖发展潜力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毛卜拉村打破传统村社干部选拔方式,注重从种植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中选配村干部,选出了一支政治可靠、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党支部带头人队伍,解决了村“两委”班子年龄大、创新能力弱的问题。针对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村“两委”积极转变思路,率先尝试实施“一户一田”,将农户零敲碎打的分散地块集中整合,按照“一块田”的原则重新进行分配,实现每户土地集体相连,为规模化种植扫除了障碍。2021年,村“两委”积极响应撂荒地整治号召,牵头推进撂荒地综合整治工作,切实做活土地文章,按下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快进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合土地“夯基础”破解发展困局

毛卜拉村党支部通过“一户一田”和撂荒土地整治,让每一块土地发挥最大效益。一方面,针对农户承包地分布零散、点多面小,田间管理难度大,不利于机械耕作,难以形成特色规模种植的传统问题,村党支部在逐户丈量土地的基础上,定出“好、中、差”三类土地后实行差额置换,由党员干部带头认领“差田”、村集体统一平整土地,完善水渠、道路等配套设施,最终形成了“一户一田”布局,真正将零碎土地“拼”接连片,全村9个村民小组互换并地共计9800多亩。另一方面,为推动“沉睡”土地焕发“活力”,毛卜拉村制定《撂荒土地整治方案》,科学用好现有水资源,积极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对原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后仍不具备耕作条件的土地,抓续建、抓配套、抓更新、抓改造,打通“最后一公里”,使最难整治的撂荒地变成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粮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目带动“激活力”促进增收致富

为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毛卜拉村成立白银润丰泽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动员种植意愿不高、缺乏劳动力的农户累计向村办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余亩,注册“毛卜拉村西红柿”“优质苹果”“花椒”等自主品牌,实行村集体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合作社和农村分片分类种植“三统一分”,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9万元,实现了农户、合作社和村集体多方共赢。同时,将5500多亩荒山荒坡,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承包出租给村办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签订经营合同,统一承包费用和承包期限,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依托村办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提供耕种、灌溉、收割等机械化技术,村集体通过收取服务费每年稳定实现收入8.2万元。2023年村集体扩大种植面积到3000亩,村集体收入达2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卜拉村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通过“一户一田”成功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道路,有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带动当地果蔬保鲜、运输、经销及农产品深加工等相关产业迅速发展,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验启示】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保障。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把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有效连接起来,提高了村党组织带动村民发展致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因地制宜选好路子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关键。依托“一户一田”,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农社对接、农超对接、直销直供,扩大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用好收益发挥作用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目的。注重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后续管理,合理安排和使用村集体经济收益,真正用改革发展成效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甘肃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