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告标题

福建牡蛎精氨酸激酶的表位定位及交叉反应分析

本实验研究鉴定了福建牡蛎重要致敏原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AK),克隆得到其开放阅读框,表达获得与天然AK具有相似性质的重组AK,为牡蛎过敏的组分诊断提供参考;明确了构象破坏可降低AK免疫结合活性,鉴定到AK的11 个IgE线性表位及4 个免疫球蛋白E(immune globulin E,IgE)构象表位;证实AK在甲壳类及软体类物种间的交叉反应性,发现保守表位AA 121-133 、AA 134-146 。这些结果可望为食品加工或表位删除等方式定向消减牡蛎AK致敏性提供理论基础。

嘉宾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光明 教授

集美大学食品学院

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1994年获湖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理学学士,1997年厦门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理学硕士,2003年获厦门大学动物学专业理学博士;2004—2006年,汕头大学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2008—2009年,美国农业部南方农业研究中心食品免疫学研究室访问学者;2011年,台湾大学生化科技学系访问学者;2014年,英国诺丁汉大学食品营养学系访问学者;2018年,香港中文大学食品系访问学者。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厦门市海洋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主任,以及《食品科学》、《中国食品学报》、《食品工业科技》等杂志编委。

实习编辑:山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夏静;责编:张睿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进一步促进未来食品科学的发展,全面践行“大食物观”的指导思想,持续提升食品科技创新和战略安全。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及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主办,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共同主办,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古井集团等企业赞助的“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即将于 2024年5月16-17日 在 中国 北京 召开。

长按或微信扫码了解详情

为提高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技自主创新和食品科技产业支撑能力,推动食品产业升级,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将与湖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果蔬加工与品质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食用油质量与安全)、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会议时间: 2024年 8月 3—4 日 ,会议地点: 中国 湖北 武汉 。

长按或微信扫码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