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南宋到底给世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有人说这是一个愚蠢的朝代,明明看到了北宋的结局,还偏要重蹈覆辙,自取灭亡。

有人说这是一个软弱的朝代,只能选择借助外援来灭掉另一个外援,自己永远无法独立行走。

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壮烈的朝代,10万南宋军民殉国,成为了历史中一道美丽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的灭亡之路,与北宋何其相似,北宋与金国联合,灭掉了一直对他们虎视眈眈的辽国。

最终金国倒戈相向,北宋灭亡。而南宋与蒙古联合,灭掉了给他们造成奇耻大辱的金国,但最后南宋的领土还是被蒙古吞并。

蒙古族一统天下,建立了元朝。

明明看到了前车之鉴,为什么南宋还是执意要联蒙灭金?南宋朝廷的这一决策,到底是愚蠢,还是不得已而为之?

欲灭诸国,先取爪牙

在宋朝发生风云剧变的同时,北方的少数民族也始终处于动荡的局势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真族逐渐崛起,成为了北方称霸多年的金国,在金国横行霸道的同时,蒙古族又在逐渐崛起。

蒙古族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部落与部落之间常常为了争夺生存领地而大打出手。

在金人看来,蒙古族是一个相当擅长自我内耗的民族,所以他们认为,蒙古族就算是逐渐崛起,也不会成长为对自己来说最大的威胁。

可是根据之后的历史事实来看,金国人的判断完全错误。

蒙古是一个很有野心的民族,他们也有一统天下的美梦,但是在解决南方盘踞多年的宋朝政权之前,他们首先需要灭掉金国这个心腹大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民族,与一个已经处于鼎盛时期的民族,一定存在着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对于这一点,蒙古人也心知肚明。

以他们现阶段的实力,完全无法取金国而代之,在做出更大动静之前,他们首先把目标对准了金国的盟友,那就是西夏。

与另外几个少数民族一样,西夏同样盘踞在北方,同样曾经与宋朝开战,同样有过战场上威风凛凛的时刻。

但是在金国高歌猛进的过程中,西夏并不是他们的对手,久而久之,西夏在战场上连连失利,只能选择归顺于金国,成为了他们的小弟。

在老大面前,小弟没有丝毫话语权可言,在追随金人的过程中,西夏的统治阶级时常感到万分憋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摆在眼前,没有战斗力就没有话语权,所以他们即使再憋屈,在当前动荡的政治格局中,也只能选择忍受。

两个国家的关系和政治地位的变化,都尽收成吉思汗的眼底。

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决定从西夏入手,先斩断金国的爪牙,制衡他们的实力,再想办法从弱点上突破他们。

于是公元1205年,蒙古悍然发动大军,对西夏发起了冲击。

这两个民族都是骁勇善战之辈,这场仗也打得有来有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蒙古还远不是后来实力鼎盛的蒙古,他们在战场上也时常暴露出缺点和短板。

但是西夏也绝不是强大的敌人,因此双方经过纠缠,最终还是蒙古族占据了上风。

1209年,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蒙古族的战斗力就再上一层楼,他们的兵锋直接指向了西夏的首都,全体大军整装待发,就等着一举拿下西夏。

这时候西夏皇帝着急忙慌地找到金国皇帝,想要请求援助。

他们的言外之意很简单,你们是老大,我们是小弟,当小弟遇到了困难,老大自然应该鼎力相助,罩着小弟。

所以于情于理,金国都应该出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金国能够认清形势,果断出手,那么借此机会,他们可以与西夏联合,彻底拿下蒙古族。

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哪怕此时的蒙古族已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也没有办法轻而易举地应付金国,更何况是金国与西夏的联手呢?

但偏偏此时的金人首领完颜永济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他没有着急出手,而是想坐收渔翁之利。

当手底下的臣子劝说他时,他回复大家:“当我们的两个敌人争斗起来时,我们只需要静观其变,等着他们打到两败俱伤,然后再寻找合适的机会出手,一定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

不得不说,乍一听到这句话,他说得好像有几分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仔细想想,坐收渔翁之利的战略方式,只适用于两个势均力敌的敌人,而不是一方可以完全碾压另一方的敌人。

如果说西夏能够与蒙古军队打得有来有回,那么哪怕蒙古军队最终能够拿下西夏,他们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可能等到占领西夏的都城时,他们的军队会损耗十之八九,他们的战略物资会几乎消耗殆尽。

在这种时候出手,当然能够事半功倍。

但问题在于,西夏与蒙古并不是势均力敌的对手,后者在战斗实力上完全能够碾压前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即使拿下都城,蒙古军队也不需要耗费太多元气,斩断了金国的爪牙之后,他们可以马上调转矛头,对准金国。

正所谓唇亡齿寒,生死共通,就是这个道理。

完颜永济自以为绝顶聪明,却偏偏做出了最愚蠢的决定。他亲手把自己的小弟送给了蒙古,眼睁睁看着西夏皇帝向蒙古军队投降。

于是原本金国的打手,此时彻底转变成了蒙古的打手。

公元1212年,西夏受到蒙古军队的指令,开始进攻金国。

完颜永济终于意识到问题的可怕性,但他此时再想弥补,也已经无济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夏本来就是一个喜欢抱大腿的国家,现如今对于他们来说,蒙古是一条比金国更为粗壮的大腿。

有了蒙古人做靠山,西夏自然不会再与日薄西山的金国有任何牵扯。

宋欲联合,金断合作

在金国逐渐遭到蒙古族的围剿之前,南宋朝廷已经意识到了蒙古族带来的巨大危险。

此时有三个选择摆在他们的面前,一是偏安一隅孤身自保,二是联合蒙古族共同对抗金国,三是联合金人共同抵御蒙古大军。

这三大选择相比较,第一种选择完全无法实现长治久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强强对抗,不管谁胜谁负,他们在吞并了另一方之后,一定会马上对南宋朝廷产生威胁。

所以偏安一隅这种事情,在一个动荡的时局当中并不可靠。

联合蒙古人,这是南宋朝廷的下下策。

他们所有人都能看到,北宋是怎样引狼入室,自取灭亡的,如果他们足够聪明,那一定不会重蹈覆辙,让悲剧再次重演。

所以对比之下,联合金国反而是南宋朝廷能做出的最好选择。

对于这一问题,朝廷内部的官员又分成了两派,大家针锋相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派人认为,人们应该暂时放下之前的仇恨,应对目前可能会出现的巨大政治危机,选择与金人合作,借由他们北方的屏障来阻挡蒙古大军南下。

但是另一派人却认为,金人根本就是不可靠的一群蛮子。

他们空有一身蛮力,没有任何的政治谋略和军事战术,而且他们现在位于中原地区,早已经被纸醉金迷的生活所腐化,一定不会是蒙古族人的对手。

所以借助他们来反抗蒙古,以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来看,根本不现实。

不过不管这两派人如何争执,大家都有着同样的立场,那就是一定不能任由蒙古族壮大。

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过去的仇人,现在也可以成为强大的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朝廷正准备对金国释放友好的信号,可好高骛远、骄傲自大的金人却在自掘坟墓。

他们在蒙古军队的手中吃了大亏,不仅丢了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领土,还损失了大量的钱财以及战备物资。

此时的金宣王愤恨不已,但他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办法从蒙古人手中把失去的一切夺回来。

这位欺软怕硬的首领,决定从南宋人的身上讨回一切。

这样的做法其实很没有道理,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谁抢了你的东西,你从谁的手中抢回来也就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里有去抢别人东西,来弥补自己空缺的道理。

但金宣王不仅这么做了,他还非常高调,发誓要一路南下,彻底拿下南宋。

他的举动也激怒了南宋朝廷,本来在联合伙伴的选择上犹豫不决的南宋皇帝,此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蒙古族。

因为在金人对他们发起攻击的同时,蒙古也专门派遣了象征着和平的使者,带着满满的诚意来到南宋朝廷,请求两大政权的联合。

孰优孰劣,高下立现,南宋朝廷也不再犹豫,断然选择对金国出击。

所以联蒙抗金的南宋朝廷并不是愚蠢,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有可能,他们也愿意选择金国。偏偏金宣王这个猪队友,葬送了可能会到来的成功。

屯兵四川,前后夹击

如果此时还在两个少数民族中间犹豫,南宋朝廷只会遭到金人更加猛烈地打击。

以他们目前的军事实力,即便是能够制定较为高超的战略战术,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落地和执行。

所以他们只能依靠蒙古军队的战斗力,并借助这份战斗力实现目标。

在针对金国制定进攻路线时,南宋朝廷找到了一个绝佳的位置,那就是川蜀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易守难攻,钓鱼台及周边地带,都有着远眺千里的优势,只要能够从这里绕道,很快就能在北面对金国实行打击。

到时候两方势力南北夹击,金国也就只能灰溜溜承受伤害。

川蜀地区如此重要的战略要道,南宋军队本不欲轻而易举地交付到蒙古军队手中。

但他们也清楚,自己的军队没有执行战术的能力,因此百般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拱手相让。

这样固然加速了金国的灭亡,可以为后来的南宋灭亡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造化弄人,人力无法左右时局的走向,古人诚不欺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不少朋友在看到南宋联蒙抗金的史实时,纷纷痛骂南宋朝廷愚蠢,非要去重蹈覆辙。

如果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其原因,我们就能发现,这是南宋朝廷在当时危急的情势下能够作出的最好选择。

只能说金宣王这个愚蠢的敌人,把所有优势对着蒙古拱手送上。

参考资料:

《宋史》

《最后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