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区小院|家里的树被邻居挖了,提出赔偿10万元!

碧翰烽/文

前言

无论是繁华城市,还是美丽乡村,总有家长里短、纷纷扰扰、磕磕碰碰、旦夕祸福,你来我往之间,你争我斗冲突,你呼我应之求,虽不免有扼腕叹息,但终极所求之为和也。

或走于田间地头,或漫步小街小巷,或倾听民间,或访于小院,那些基层乡村、社区的小院里,在争吵、调解、劝导、法律当中,感受人间冷暖、社会情态、基层生态。

你的故事,我的故事,我们的故事,婚姻家庭,邻居,经济,土地,劳动,教育,医疗,生活,一个个微小的视角,不妨就从《社区小院-纷争篇》慢慢讲来。

这是一个丘陵地形的村庄,沿着村里蜿蜒的水泥道前行,有一片屋场,那里住着六七户人家,有的常年关着大门,在外地工作。

私自挖树

张乙的房子就位于这六七户人家的中间,两边都有邻居的房子,已经两年没有回到老家的他,这次突然回家了,而且很是气愤。

张乙找到村里的组长,说,”你看看,看看,我家门口好好的三棵树,他们随随便便就给我挖走了,也没说一声,什么意思,什么意思?这不故意搞破坏吗?“

张乙和张甲是多年的邻居,两人都常年在外地工作。前不久,张甲想着把自家门前的一条道路拓宽,由于拓宽需要占张乙家2米宽的地,于是就给张乙打电话征求意见,张乙觉得都是邻居,就痛快地答应了,没有提出什么意见。

随后,张甲就请了他人进行施工。可是,施工队在施工时没有征求张甲的意见,竟是私自拓宽了4米,多占了张乙家2米宽的地,还挖走了人家三棵树,两棵樟树,一棵柿子树。

张乙得知后很是气愤,于是就赶回了家,找张甲家理论,又找了村里的组长反映情况,请求解决。

多方劝和

组长了解情况后,只好劝张乙消消气。事情都已经出了,看看怎么解决才好。

组长给村书记反映了这个情况,村书记、治调主任随即到了现场看情况,分别对张甲家、张乙家、施工队进行了走访调查,还走访了附近其它村民,全面了解来龙去脉、真实情况。

随后,村里组织双方进行商量调解。

张乙说,”占我的地都不说了,我们家种的好好的树,说挖就挖,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村书记说让张甲赔偿,张甲也知理亏,愿意赔偿。

张乙说,”那好,就按每棵树3万多的价格进行赔偿,一共10万。“

10万,这可不是小数目了,尤其在农村,大家也不是那么有钱的人。村书记表示,这个赔偿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差太大,几乎不可能达到和解。

张乙又提出来,那可以补种树,但是种的树要种活,一年不活赔1万,直到种活为止。

村书记表示,这个方案也不太容易执行,而且树如果一直种不活,那矛盾就一直存在。还是建议走一次性赔偿的方案,但双方就赔偿价格相持不下。

村书记还是有办法。他先找到了张乙家族的一个亲戚,又是村里面的一位老干部,70多岁了,有威望、说话也公道,请他出面给张乙讲讲道理,做做工作,还是要”和为贵“,大家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村里又到张甲家里做工作,张甲表示,这个事我确实做错了,是挖了人家的树,我也愿意赔偿,但这个赔偿价格,我实在是接受不了啊。只要村里能把赔偿价格的工作做下来,我愿意配合调解。

过了一天,村里又打电话给张乙的妻子,请她出面再好好劝劝一下老公,没有必要把这个事情搞得那么僵,大家还是要做邻居的,在赔偿价格方面还是按市场行情来,该赔多少就是多少。

最后,一纸协议,双方握手言和,以赔偿7000元左右化解了此事。

又起一波

这个事情总算了结了。

可是,两年未回家的张乙又发现了新情况,真正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发现另一边的邻居张丙竟然占了自家的地,种上了树。

村里面找到了自然资源部门,好在张乙家有证有房屋图纸,村里按照图纸标注的比例,组织人员现场进行拉尺丈量,在张乙、张丙双方到场的情况下,两次丈量,结果都表明张丙确实越界了2米多,占了张乙家的地,而且张丙也不能提供人证、物证来证明是他的地。

村里组织协调,张丙最终同意退还占的地。村里将张丙越界种的树往后挪了2米多,并重新挖沟钉桩为双方定界。

结语

村书记担任的时间并不很长,过去也一直在外地打工。由于家有老人要照顾,孩子读书要人管,多年前,他和妻子一起返乡。

由于为人正直,做事干练,群众基础好,在党员当中又年轻,被选上当了村书记,当上书记后,做事公道,为村民干了些实事,口碑很好。

他说,邻里矛盾是村里较为常见的一种矛盾,所为之争往往也并不很大,或嫉妒眼红、或争几分几厘地、或争道路出行,但人都不想被人欺负,也不想失面子,都要争口气。张乙之所以开始要价10万元,就是心里不痛快,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认定人家挖树是故意的。

在这个时候,公道就非常重要。如果一方认定你有偏颇、偏袒之意,那可能怎么说都无济于事,事情往往陷入僵局。

谈起处理矛盾的体会,村书记说,一是了解清楚双方情况,多走访周边邻居、村里老人,多征询老干部老党员意见,不能偏听偏信。二是摸清当事人痛点,找到能让当事人信服的人出面。三是多向专业部门征询意见,依法依规办事。(根据一位村书记口述整理,文中人员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