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小楷《太上常清静经册

纸本 册页 墨书 24.6x15.2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征明(西元一四七0-一五五九年),长洲(江苏吴县)人,名壁,号衡山居士。诗文书画并佳,为明四大家之一。文征明擅篆、隶、楷、行、草各体,尤以小楷行书最具个人特色。他的书法上追晋唐,小楷从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出,温润精纯,然好用偏锋,起收笔稍尖。此幅作于四十一岁,已经在劲健的结构中掺有虚灵、舒缓的意味,透露了寓飘逸于工整之外的「明楷」讯息。

释文: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真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道者。可传圣道。老君曰上士不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点去)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迷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仙人葛玄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授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授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授之于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悟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曾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人。拥护其身人。然后玉苻保神。含清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得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辛未(西元一五一一年)七月廿又三日。书于悟言室中。征眀。

题跋: 周天球楷书题跋: 嘉靖壬子岁花朝日。适沈禹文先生。访余斋中。以衡翁小楷一卷示余。余展阅之际。尝思古人小楷。王右军黄庭经。褚河南度人经。赵文敏清静经。皆楷之精者。未见其真迹也。今此卷蝇头妙绝。与赵文敏相伯仲。岂其慕用之诚。不一而足。瞻前忽后。得于心手。屡作而益致其精耶。博识所见。或更有奇者。然楷之遒劲。恐不能逾此矣。展毕敬书数字。以识景仰云尔。后学周天球。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