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在他的著作中曾提到:

“此刻起,我将精心挑选我的生活道路,不再轻易为各种诱惑所动,不再回头关注身后的闲言碎语。对于过去,我已没有心思留恋,我只想向前看。”

杨丽萍,被誉为“孔雀公主”,她的一生似乎也在映射这段话的精神,坚定而充满活力。

在对舞蹈的深爱中,尽管外界争议不断,她仍旧按照自己的步调,坚持不懈地前进。

为了达到艺术上的巅峰,她每天重复苦练,严格自律,只为在舞台上展现自己最佳的风采。

最近网络上广泛传播的一张照片显示,已经60多岁的杨丽萍剪去了她一直留着的长指甲,拿着拐杖,生活看似更加朴素无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往往会学会放弃争执和计较。

余秋雨在《山居笔记》里曾经写道:成熟意味着不必再去刻意观察别人的言行,意味着停止向周围的人抱怨和寻求帮助,意味着对嘈杂保持微笑,意味着放下偏见,意味着无需大声疾呼自己的存在,意味着站在不高不低却能看得更远的地方。

所谓的“成熟”,根本上是一种平静的情绪和放下纠缠的智慧。

年轻时,人们在遇到观点不合的人时,常常会无休止地解释自己,但往往越说越乱,既浪费时间又消耗精力。

面对别人的恶意批评和无休止的责备,年轻人往往难以抽身,总想找方法讨好别人,长时间无法忘怀。

然而,到了一定的年龄,聪明的人会学会从“别人的眼光”中解脱出来,专注于现在。

最近几年,杨丽萍不断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负面评论,但她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

有人在她的生活视频下留言,质疑她的人生选择,指责她“最大的失败是没有子女”,但面对这些言论,她很少回应,也不与那些不理解她的人争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些年,她经历了两次婚姻的失败,之后她决定放弃对感情的追求,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她热爱的舞蹈中,过上了自己最舒适的生活。

对于网上的恶意剪辑和质疑,杨丽萍只是耐心地解释:不了解真相的人才会随波逐流,只有真正走进剧场的观众才能理解舞蹈的真正意义。

最终,面对世事的从容、不争论口舌之间的输赢、不辩解琐事中的真假,是人生晚期情绪管理的重要部分。

而如复旦大学的陈果教授所言:“无论你活成什么样,总有人不喜欢你。所以,当你成为真实的自己时,虽然仍有人不喜欢你,但你会更加喜欢自己。”

生命的后半段,懂得管理情绪,保持冷静,适时离开纷扰,是对自己的一种善待。

不要试图适应别人的标准。穿好自己的鞋,直视前方,才是走好人生路的正确方法。

保持内心的平静,看淡成败得失,从容不迫,这就是成熟的真正境界。

自律被视为治愈生活的万应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何为极致的自律呢?三毛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准则:

“我远离油腻食物,不吃得过饱,这让我的身体保持清新;我不做难以实现的梦想,因此我的睡眠总是宁静;我乐于活动身体,这让我保持健康和灵活;我追求的是简单,不是深奥。”

一个极具自律的人,往往对生活有精确的规划,对自己持有极高的标准,对生活质量有清晰的追求。

自律从小事开始,持之以恒的日复一日的实践,抑制欲望的膨胀,将自制力发挥到极点。

管理自己能力差的人,往往难以管理好生活;所有的成功背后,无一不是自律如僧侣般的结果。

杨丽萍多年来为了保持最佳状态登台,始终坚持将舞蹈的最美表现呈现给观众。

她长期严格控制饮食,每日三餐极为简约,常以一片牛肉、几块苹果和鸡蛋为食,饮用花瓣水,以维持必要的能量。

图片

在舞蹈排练中,她经常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许多年轻人都难以持久,但她总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现年65岁的她,依旧全情投入于她热爱的舞蹈事业,勤奋不息。

对于坚持这么多年,她笑言:“跳舞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它是我的运动,我的情感表达,我的精神追求。”

越是自律的人,内心越感自由;越能自我修复的人,生活越感从容。

走过人生的某个阶段,若想好好经营生活,这六个字非常关键:自省、自律、自愈。

自省意味着阅读和学习,提升自我认知,扩大视野,不再纠结于琐事,让生活更加充实。

自律则表现在规律运动和合理饮食,这是步入更好生活的关键,从而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自愈是专注于所爱,深耕其中,从内在获得力量,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享受生活,不浪费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淑敏曾经说过:“人的生命如同一串链条,总有比你年轻的,也有比你年长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这是无可取代的宝贵。”

通过自律来自愈,在自省中保持清醒,善管理时间和生活,坚守自己的立场,活出最美的自己。

请记住,自律的生活自有其独特的光芒。

在我们不断步入高龄的过程中,保持一颗充实和丰富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伯特·海灵格在他的诗中表达了一种生活的哲学:“我让一切顺其自然。因为我明白,万事万物皆因缘聚合。一切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如果我期望其他可能性,受伤的只能是我自己。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其自然。”

这反映出一种生活中最为放松的状态:无畏、无执、不自我消耗。

人们感到疲惫往往是因为过度忧虑,长期的心理和精神负担消耗了他们的活力和生命力。多余的忧虑不仅打乱了他们的生活节奏,还可能对身心造成伤害。

唯有学会放下烦恼和怨恨,将生活调至低消耗模式,才能享受到恒久的阳光和平和。

杨丽萍在走向成名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她也曾历经许多高低起伏。在《云南映像》上演前,舞团曾因资金短缺陷入困境。面对这些挑战,她从未有过怨言,也没有放弃。为了支付演员工资,她甚至卖掉了房子,拍摄商业广告来筹集资金。她深知,在首演前的任何抱怨都是徒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年岁增长,人们常会说她“不再年轻,已步入老年”,她的身体状态也不如以前。但面对衰老的现实,她总是能够坦然接受:

“人终将老去,迈向生命的终点,没人能拯救你。但如果你的精神依旧年轻,你的气质依旧美好,只要你觉得自己过得好,没有伤害他人,那就足够了。愿我们都能像我一样,自在地生活。”

正是这种心态,让我们即使在变老的路上,依然能够向好的方向发展,充满阳光和活力。

查理·芒格在谈及“长寿和幸福的秘诀”时曾说:“不嫉妒,不怨恨,不过度消费,保持快乐,不纠结于烦恼,做你该做的事。这些简单的原则足以让你的生活美好。”

保持良好的心态,生活自然顺畅;心境稳定,自我感觉就会幸福。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学会让自己快乐,不畏惧年龄的增长,不担忧生活的不确定。

让快乐占据主导,所有的不满和绝望都将变成不必追忆的过去。

图片

而丰子恺曾经总结过理想的生活状态:

“走正确的路,放下无谓的负担,交识品德高尚的朋友,远离无益之交,饮用清新的茶,避免沉溺于刺激的饮品,开启便利之门,关闭是非之口。”

我们的人生,我们的选择,塑造我们所是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