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联社报道,4月22日,美国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性时刻——连接洛杉矶与拉斯维加斯的高速铁路(被誉为“西部光明线”)正式破土动工!

从其规划来看,该项目全长351公里,预计耗资高达120亿美元,设计时速为300公里,目标是在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向世界展示美国的交通新面貌。

从当前各方面的讯息来看,美国方面对此还是相当重视的。当日美国交通部部长布蒂吉格在奠基仪式上也是感慨万千:“几十年来,人们一直梦想美国拥有高铁,今天终于要实现了。”

不得不说,美国的西部光明线能再次破土动工,真是历尽艰辛,太难得了。特别是,对于一个基建满目疮痍、颓势尽显的国家而言,能够迈出这艰难的一步,实在是可圈可点。只是,这条高铁能否如期交付,还是个未知数。但我们相信,既然拜登政府能迈出这坚定的一步,必然也想好了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05年,这条铁路的修建计划就已经提出,但历经多届政府更迭、党派纷争,一直未能付诸行动。当然这种情况在美国也属正常,毕竟高铁收益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能否顺利完工也是个问题。相比于金融游戏带来的巨大利益,铁路即便建成了那点收益也是毛毛雨。

然而,内华达州和加州对高铁的渴望却是日益强烈。从去年4月份开始,这两个州的参众两院议员便联合致信拜登,要求开工。经过一年多的翘首以盼,他们终于唤醒了沉睡的拜登政府,美国高铁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

这件事情对内华达州和加州来说,实在是喜出望外。毕竟在刚过去不久的去年九月份,佛罗里达州曾尝试开通了一条名为Brightline的“高铁”,连接迈阿密和奥兰多。但谁曾想,开通首日就发生了悲剧……这场意外也让诸多美国人对所谓的“高铁”产生了深深的质疑。而幸运的是,“西部光明线”并没有因为受此影响而夭折。在拜登政府的大选压力下,美国高铁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高铁对美国人来说重要吗?

关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家早就听到过各种不同的声音。但事实是怎样的呢?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频频在其社交平台上晒出中国高铁的图片和视频,他对中国高铁的关注可见一斑。我们虽不清楚他究竟向白宫密报了多少有关中国高铁的情报,但这份艳羡却是无法掩饰的;之前美国游客来到中国,发文大赞中国高铁,并建议大家到中国一定要试试,马斯克更是在其评论区表示高度赞同……还有美国旧金山市市长,在乘坐了一次中国高铁后,表示中国高铁体验感很好,希望加州也能拥有像中国一样的高铁。

然而,还有一部分国人,他们顽固地反对美国建设高铁,甚至可笑的将高铁视为落后的象征,吹嘘密集的机场才是美国交通的骄傲。甚至有人荒谬地认为美国没有高铁是市场经济的选择,这岂不是对拜登、伯恩斯和马斯克的极大讽刺?

面对这种荒谬的言论,我们不禁要问:美国难道真的没有高铁梦吗?

实际上大家都很清楚,高铁的规划和建设一直是美国人心中的痛,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实现。这不是市场经济的问题,而是体制和视野的局限。今天的美国政客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先辈们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他们不愿意投入到复杂、长期、见效慢且矛盾重重的高铁等大型基建项目中,只热衷于推动一些短视的议题来博取眼球以及赚取眼前的利益。

但无论如何掩饰和否认,美国高铁发展滞后的现状都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当中国高铁飞速发展时,美国却还在为高铁的起步而挣扎。这到底是体制的问题还是视野的局限?相信美国自己心里清楚。面对中国高铁的成就和美国高铁的困境,如果不去反思和学习,而是选择诋毁和攻击,这种“酸葡萄”的做法只会让美国基建更加滞后。

当然我们也不用觉得奇怪,毕竟对他们而言,承认中国优秀实在是太难了!

这些年来,中国积极援助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入巨资,帮他们筑起铁路、架起桥梁、铺设公路、建造码头,我们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化解纷争。这些在西方舆论中都成了“意图侵略”、“债务陷阱”、“新殖民主义”……而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煽动阴谋、制造混乱、推行颜色革命,哪里有动荡,哪里就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他们却美其名曰这是“传播民主自由”。

所以对此,我们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美国若不在舆论场上竭力打压中国,又怎能继续欺世盗名、维持其虚假的霸主地位呢?

话说回来,现在美国的西部光明线能重新开工,已经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而加州是美国最富的州,这次如果连它都无法顺利建成高铁的话,后续其他的州估计更是连想都不用想了。但这次他们能在2028年之前完成吗?对此我们还是不予评价了,毕竟这中间还有好几年, 注定也是充满变数。

如果美国真渴望其“西部光明线”如期贯通,最明智的办法莫过于将合同交给中国企业。然而,这大概率是不可能的,毕竟对他们来说,面子比肚子重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当然了,即便合同交到我们手里,我们愿不愿意接还不一定。万一不小心,坐实了他们给扣的“产能过剩”的帽子,可能又会遇到新的麻烦。

总之,既然美国如此坚持要自力更生,不甘被东方力量扼住咽喉。那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希望到2028年我们也能收到他们好消息,而非再次听闻这个宏伟计划沦为令人扼腕的“烂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