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龙塘村与湖南省城步县交界,地势偏远。以前,村民主要收入来自种植水稻和外出务工,因没有经济支柱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足4000元。2019年,龙塘村引入牛蛙养殖产业,极大提升村集体收入,实现了全村脱贫。如今,龙塘村牛蛙养殖规模扩大一倍,有近36亩的养殖规模,连片的牛蛙在水池里呱呱叫,“唱响”龙塘村村集体经济的向好发展。

近年来,牛蛙产业成为发展最快的水产养殖热门品种之一,产值超千亿。养殖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带动能力强,成为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龙塘村地势较高,空气与水质上佳,村里有河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在养殖牛蛙方面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然而,牛蛙养殖的安全及健康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地方,牛蛙的绿色养殖迫在眉睫。龙塘村也在探索如何利用好龙胜乡村生态优势,养出令消费者放心的好牛蛙。

“现在村里的牛蛙养殖主要是两个方向,蛙苗培育和成蛙出售。”龙塘村村支书杨焕仁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牛蛙养殖基地的蛙苗主要从外地购买,这些年,村里一直在摸索蛙苗的本土培育,减少蛙苗病害概率,降低养殖成本。“目前我们村的蛙苗培育还算成功,已经实现自给自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焕仁巡视牛蛙。

而在成蛙饲养方面,“成蛙适宜的生长水温是10~35℃,低于10℃进入冬眠期,冬眠期牛蛙不食不动,靠消耗体内蓄积的养料维持低微的新陈代谢,极易导致身体消瘦、病害增多,尤其是容易造成刚变态的幼蛙死亡。因此,牛蛙能否安全越冬是龙塘村牛蛙养殖成败的关键。”杨焕仁说。去年龙胜地区下了几场雪,为了能让牛蛙安全越冬,龙塘村的牛蛙养殖户们花费了不少心血。在察觉气温变化多端后,他们每天少量多次投送饲料,让牛蛙尽快增膘。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就用加注温水,夜间开日光灯,延长人工投喂时间等办法来保障牛蛙存活数量。“晚上不睡觉地守护牛蛙,盯着牛蛙观察状态,说不辛苦是假的,但是要赚钱,辛苦是少不了的。”杨焕仁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塘村牛蛙养殖基地俯瞰图。

“现在很多人都在关注牛蛙的饲养安全问题,对于我们养殖户来说,理应找到产业收入与绿色养殖的平衡点,不能一味追求养殖产量最大化。毕竟现在人们越来越养生了,如果在食物上出个什么大问题,一个产业可能说没就没,还是要可持续发展。”杨焕仁说。龙塘村种植产业以水稻为主,村委亦打算未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试验新的养殖模式,即稻蛙立体模式养殖。6—10月在水稻田养殖牛蛙,届时牛蛙的粪便作为水稻肥料,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同时,经过水稻、水草等植物净化的水质可改善牛蛙养殖带来的尾水污染,提高牛蛙品质。

“从事新兴的热门养殖业需要清醒的头脑,不能因为更容易赚到钱就放弃对可持续农业的追求,龙胜好山好水,是做农业的好地方,我们也希望把产业做好做久,让村民持续吃好农业饭。”杨焕仁说。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何月 通讯员潘志祥 蒙燕明)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