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习习,碧波荡漾。遥望渤海湾南畔,山东潍坊昌邑的百里海岸线波澜壮阔——实施“种业振兴”,一颗“鱼卵”游出“大产业”;推广智能养殖,昌邑水产端上全国各地餐桌;深耕绿色养殖,渔业安全与生态维护齐头并进……

从曾经的“捕鱼人”到今朝的“牧海者”,该市牧鱼耕海、向海图强,通过深入实施“蓝色良种”工程和现代海洋种业振兴行动,以种业创新为引领,生态养殖为主线,坚持科技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一幅靓丽的“蓝色画卷”铺展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种苗游出大产业

在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孵化车间内,孵化成苗不久的“黄选1号”三疣梭子蟹正欢快地游弋。相较于原生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性状稳定等特点。在不远的将来,它们会进入养殖池塘,继续成长之旅。

三疣梭子蟹是中国海产大型经济蟹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三疣梭子蟹良种研发及应用的成功,得益于产学研结合。我们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经过近20年的合作,联合培育出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和‘黄选2号’两个新品种,助推养殖增产30%左右,极大促进了产业发展。”公司总经理王学忠说。

目前,海丰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三疣梭子蟹良种培育基地之一,种蟹主要销往山东、河北、江苏等梭子蟹主养区,苗种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3。2023年,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海丰公司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三疣梭子蟹良种场。

海洋种业是现代海洋渔业的“芯片”。为了让现代渔业具有“中国芯”,昌邑市设立种子资金,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水产种业产业链,组建鱼、虾、贝、蟹、参5个海洋种业创新联盟,聚集创新企业60多家,年培育优质苗种1600亿单位。其中,南美白对虾的种源多年来一直被国外垄断。为突破种虾瓶颈,昌邑市推动广东海大集团、汇泰投资集团等全国优质资源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共同出资组建了国内水产业首个联合育种平台——邦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截至目前,邦普公司建成了全国最大、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南美白对虾活体种质资源库,培育出了高抗、康大、快大三个新品系,核心种质已连续选育5代以上,年度可培育优质SPF种虾能力10万对,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从一粒‘卵’到一条‘鱼’,海洋种业已经成为了昌邑市‘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昌邑市建成国家级三疣梭子蟹水产良种场1个,省级水产原良种场5个。”昌邑市海洋事业发展中心渔业科负责人郭凯凯说。

智慧渔业唱响新时代“海洋牧歌”

智慧渔业,正让海洋养殖科学又“聪明”。

走进位于昌邑市下营镇的海景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24个标准化养殖池塘整齐划一、有序排列,充满着科技质感。每个池塘都安装着气动进水阀和气动排水阀,车间末端2个过滤设备和生化反应池成了变废为宝的“魔法池”——超标尾水由排水阀控制排出并收集起来净化成为养殖水循环利用,节约用水量80%。智能喂食系统根据制定的计划定时将饲料运送到每个养殖池塘上方,将饲料均匀撒向养殖池塘。

“传统养殖两个人管理一个车间,现在数字化车间两个人可以管理三到四个车间,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现在企业的90后、00后‘新渔民’占了职工总数的90%以上。”车间负责人刘鑫蓬说。

向海而立,创新驱动。从传统的露天池塘养殖的一年一茬、产量1000斤左右,到智能工厂化养殖的一亩地水年产5万斤,科技带来的质变令人咋舌。数据显示,昌邑市海水养殖面积约40万亩。其中贝类底播及筏式扇贝增养殖35.7万亩、海水池塘养殖2.5万亩、大水面海洋牧场1.8万亩、养殖面积50万平方米。

“昌邑海域水深较浅,海底平坦宽阔,地下卤水资源丰富,水温稳定,非常适宜鱼、虾养殖。为了推动养殖行业加速转型,我们近三年向上级争取资金8000多万元,支持改善渔业设施设备,引导养殖主体绿色发展,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目前已有工厂化养殖大棚450多个。”郭凯凯介绍。

在大食物观的视域下,辽阔的海洋就是蓝色的粮仓、丰茂的牧场。目前,昌邑市现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养殖品种涵盖对虾、梭子蟹、大菱鲆、贝类等多个养殖种类。拥有“昌邑虾皮”“四孔潍鲤”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个、“昌邑大对虾”“三疣梭子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培育打造了海丰水产“鲁邑海丰”省著名商标。2023年渔业总产值35.2129亿元,同比增长4.1%,占潍坊市比达42.1%。

绿色养殖保障“年年有鱼”

在昌邑市牧渔水产养殖场内,李大勇正摆弄着手机对着自家养的大菱鲆认真拍摄,随后将拍摄好的照片与文字描述通过“渔病远程诊断系统”小程序发送了出去。一会儿的功夫就收到了回复:“从信息上来看养殖的大菱鲆极大概率感染了副溶血弧菌,需要消毒处理。”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50%过硫酸氢钾粉处理,同时用免疫多糖、电解多维等进行免疫加强,消除了病患,逐渐恢复了健康。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户对于水产安全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潍坊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营增殖实验站合作,共建了潍坊市渔病防治医院,为养殖户吃了一剂“定心丸”。

“医院拥有‘水生微生物鉴定和耐药性评估实验室’‘水生动物疫病分子生物学诊断实验室’和‘远程诊断和视频会议系统’,实验面积超过300平米,设备达100台。”昌邑市海洋事业发展中心渔技科负责人张世奎介绍。

数据显示,渔病医院每年为潍坊、滨州及东营等周边市的企业和渔民检测病样1400 余次,检测水质2000余次,指导渔民精准用药、合理施策、科学管理,促进昌邑及周边地区水产养殖动物主要病害发生率降低20%。

渔病医院只是昌邑市走绿色渔业的一个缩影。该市还把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作为建设“生态昌邑”的重要举措,近5年来累计投入各级资金6000多万元,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半滑舌鳎等苗种24亿单位,有效补充和恢复了近海的生物资源量,改善了水质和水域的生态环境,大大提高了海洋固碳能力,生态效益显著。据科研单位效果评价表明,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大宗经济物种投入产出比达1:17。

万顷碧波,动能澎湃。如今一座座“蓝色粮仓”正在昌邑市加速崛起、激荡深蓝,高奏着向海图强的海洋牧歌。(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都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