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红军52团在长征过程中失踪于贵州的深山里,中央曾多次调查此事,可惜有关同志均无功而返。

直至70多年后,村里的老人终于说出了真相,一段被尘封多年的英雄往事也随之浮出水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52团究竟因何失踪于长征途中?他们在失踪前遭遇了什么?

敢为人先的西征

2022年建军节,一场专题研讨会在贵州省石阡县隆重举行,与会者都是党史、军史方面的专家学者。

然而让人奇怪的是,这场研讨会的会址非常偏僻,大家从石阡县里出发,还要沿着高速公路开车40多分钟才能赶到那个名为困牛山村的地方。

可就算是这样,与会者也没有任何抱怨,因为正是在这个大山深处的村落附近,发生过一场值得永远被党史、军史记载的千古壮举。

这场壮举正是长征途中失踪的红52团创造的,原本红52团的失踪是个难以破解的谜团,但好在70多年后有知情者为我们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伟大的长征路。

但其实在反“围剿”战争后期,党中央就觉察到了战事不利,并且提前做出了向西去湖南开辟新根据地的工作部署。

综合考虑以后,这一任务落到了红六军团的头上。

这主要是因为,红六军团曾在湖南战斗过,其前身正是威名远扬的湘东独立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六军团接到命令以后,稍作休整就在8月7日下午,踏上了西征之路。

虽然突围的过程惊险紧张,但在任弼时、王震等人的带领下,红六军团很快成功抵达湖南,并且审时度势地计划西渡乌江。

另外一边,湘桂黔三省的军阀也召开了紧急会议,但他们认为红六军团不会渡过乌江,而是会去石阡县与红三军会合,因此他们决定在石阡县合围消灭红六军团。

10月初,在敌人的苦心谋划之下,红六军团无可避免地被堵到了石阡县的甘溪地区,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的51团也最先与桂军打响了突围战。

随后红六军团被敌人恶意分散,为了保存实力,军团领导开始避免与敌人发生大规模战斗,并且决定从朱家坝突围后再向南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由于敌军在石阡县布下重重埋伏,红六军团主力如果想安全撤离,就必须派人拖住敌军、掩护主力,最终这一任务落到了红52团头上。

10月16日,18师师长龙云亲自率红52团执行了掩护任务,一路上虽然遭到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但52团从未有过退却。

在掩护主力的过程中,他们为了不暴露主力的位置,只能牺牲自己向西撤退,成功将敌人引到了困牛山里。

另一边,红六军团主力在红52团的掩护下,成功南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10月24日上午,红六军团顺利与红三军主力会合,摆脱了被敌人“围歼”的绝路。

然而让人奇怪的是,自此以后红52团就再也没了消息,党中央多次调查困牛山之战的后续,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直至70年后,经过一位老人的讲述,人们才愕然发现,一段悲壮却动人心魄的英雄往事,差点永远被埋藏在困牛山的老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越70年的真相

1934年,红52团在西征过程中失踪在了贵州的深山老林里,中央多次调查都无功而返,直至70年后才从村里老人口中得到了真相。

长期以来,红52团都被认定为失踪,1949年等革命与战争都取得胜利以后,党中央才有时间派人调查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来让人难过,虽然红军在困牛山的抗争应该是激烈的,但是可以找到的记载此事的文字资料,却只有寥寥几笔。

例如,在国民党的档案里,有一份日期为1934年10月19日的战况通报,提到了红六军团残部“顽强抵抗,冲锋十余次,全用肉搏”的情况。

战报最后才提了一句,红军战士有人跳河,算是交代了红52团部分战士的下落。

当然除了文字资料以外,当地还有不少亲证那段往事的老人,但是最开始时他们并不愿意回忆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他们不是想隐藏红52团的下落,只是那场战斗实在过于惨烈,让人根本不忍心去回忆,而且每次回忆都可能伴随着心理创伤的复发。

直到2004被调查人员软磨硬泡了好久,当时已经94岁的老人蔡应举终于松了口,并且带调查人员去虎井沟看了红军跳崖的地方。

调查人员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年红军并不是国民党战报上轻飘飘一笔带过的跳河,而是直接跳下了悬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困牛山上当时的情况是,红52团仅剩的战士们面前是悬崖峭壁,身后则是穷凶极恶的敌寇,一时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为了摆摊困境,师长龙云身先士卒,带着200多名战士就要突围,可惜他们遭到了敌军的分割包围,部队全部被打散。

而后红52团剩下的100多名战士,也被敌人逼到了困牛山的虎井沟悬崖上。

更过分的是,敌人还胁迫老百姓走到两军阵前充当“人盾”,逼得红52团的战士只能束手束脚地回击。

到了1934年10月16日,红52团已经无路可走。

如果强行突围百姓难免受伤,但再拖下去他们就会成为俘虏,无论哪种情况都是红52团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生死抉择间,仅剩的战士们纷纷来到了悬崖前,把枪支尽数销毁以后,所有人都头也不回地跳下了悬崖,用生命确保不误伤百姓和不作俘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第二天,村民自发前往河沟底查看情况,发现的几乎都是红军的遗体,只有少数被悬崖上的树藤救了一命的幸存者,老人陈世荣正是其中之一。

陈世荣还在世时,经常向后辈讲述那场悲壮的战斗。

当时战士们几乎把冲锋号当作了牺牲的号角,但为了革命和百姓,所有战士都义无反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边,18师的师长龙云也在突围的过程中,被反动军阀抓了起来。

而后龙云被押送到了湖北,敌人用尽威逼利诱的手段,他也坚决不肯投降,于1936年病逝在了武汉。

1934年随着红52团的近乎所有战士的壮烈牺牲,和之后龙云的抱憾离世,困牛山上悲壮的决战真相,永远都报不到红六军团的大部队了。

好在还有亲眼见证,甚至经历了这段往事的人在世,才让红52团的故事在几十年后重见天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神永垂不朽

70余年后,红52团失踪的真相终于明了,他们留下的不朽精神激励着后人进步。

其实在1934年困牛山战斗结束以后,当地老百姓曾自发前往悬崖下为牺牲的红军处理身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老百姓的努力下,红军烈士们得以入土为安,幸存的红军有了藏身之所,有关红军和战斗的遗物也被保留下来了不少。

之后每逢年节,周边的村民都会自愿来到,当年红军跳下来的地方祭奠英烈,以切实的行动表达着对烈士的思念与崇敬。

可以说在红六军团和红52团身上,当地老百姓感受到了红军敢为人先、一心为民的精神,这也是伟大长征精神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长征是为了保证红军的有生力量,才进行的战略大转移,而红六军团的率先西征,正是为中央红军的后续行动探路。

谁都知道探路人不好做,尤其在战争年代里,稍有不慎先头部队就可能会被敌人吞没。

但是为了顾全大局,无论是为中央红军探路的红六军团,还是掩护红六军团主力撤退的52团,都没有丝毫退却,哪怕最后牺牲了自己也在所不惜。

另外,困牛山之战还表现出了红军不畏牺牲、军民一心的高尚情怀,这也是长征路上最不可或缺的精神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在那25000里的长征中,天上恨不得时刻都有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更是有数十万敌军穷追不舍,情况之紧急不言自明。

然而红军却能凭借双脚,走过这两万余里,不但爬了雪山、过了草地,还打退了敌人、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可谓是党史、军史上都少见的奇迹。

至于老百姓为什么选择支持明显处于劣势的红军也很简单,那就是比起无恶不作的反动派来讲,红军永远站在百姓的身前,哪怕牺牲自己也要让百姓平安无恙。

更值得一提的是,困牛山上红军的壮烈牺牲不但感动了百姓,而且还成为激励当地人奋发有为的力量源泉。

他们在亲眼见识了红军保护百姓、敢于牺牲的壮举以后,当地老百姓之后踊跃参军,后来有近千人成为红二和红六军团的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些战士参军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他们目睹过的那场战斗过于惨烈,惨烈到几乎无人生还,给不少人心里都留下了阴影。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愿意走上与英烈相同的道路,更能体现出他们的果断与勇敢。

不仅如此,2004年在红52团失踪的真相浮出水面以后,当地还建立起了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让英雄有了更好的归宿。

如今数十年光阴转瞬即逝,但纪念碑前依然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时不时就会多上几束瞻仰者送来的鲜花,那都是后人对英烈的深深哀悼。

谨以此文,向牺牲于困牛山的英烈们致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