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许世友将军是中国的开国功臣,于1955年在中南海的授衔仪式上被封为上将,一生战功赫赫。他对待儿子的教育却极为严格,主张朴素简约。

这种朴素的教育理念在他的大儿子许光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许光同志一直秉承父亲的教诲。即使到了81岁高龄,他仍然亲自到路边摊位找鞋匠修一双鞋。即使身患重病,他也自我要求遵循着"三不原则",只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作为父亲,他对待女儿慈爱又严厉,最重要的是,他从不为子女欠下人情。

许光同志一生都坚持着严于律己的原则,为后人树立了良好榜样。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许光同志伟大的一生。

许世友,中国开国上将,名声在外。他的儿子许光或许不为人熟知,但提到他的父亲,几乎人人皆知。许世友少年出生于贫苦的农家,为了支持家庭,他曾在武术馆打杂。他的天赋在武术领域逐渐显露,后来他走进了少林寺出家修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少林寺中长达数年的修行,正值国家危难之时,需要志士投身革命,保家卫国。于是,许世友离开了少林,投身国事,投入了战场。

而许光,则是在许世友征战四方时出生的,是许世友与朱锡明结发的儿子。但许世友深知战乱之中不宜抚养儿女,因此让孩子跟随奶奶在乡下生活。

许光的童年并不平静。在革命不断、战乱频仍的年代,他不仅要忍受着普通人的艰辛生活,还得时刻躲避敌人的枪火。他从小就跟随祖母务农,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直到全国解放后,他才有机会与父亲团聚。但此时的他却是个文盲,让许世友自责不已。为填补这个空缺,许世友将他送入学校接受教育,并安排他进入航空学校和海军学院深造。

1958年,许光顺利毕业,成为一名出色的海军军官。他的前程光明之时,因为要照顾年迈的祖母,他不得不回到老家,过上了在河南新县武装部队中度过的平凡生活。

但无论身处何地,许光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不奢靡,脚踏实地。他一生都在践行着这些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回到南和后,以一名参谋的身份开始了他在武装部队的职业生涯。凭借着出色的能力,他迅速晋升为副部长。在部队中,人人皆知他的父亲是许世友,但他从未因此谋取特殊待遇。即使在工作中,他也从未走捷径,始终恪守规章制度,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其实,许世友坚持让他回到河南的决定,也是因为母亲年事已高,独自应对家务,令他愧对。虽然工作繁忙,他也理解父亲的心意,于是尽心照顾着祖母,同时投身于工作之中。

在职责范围内,他竭尽全力为河南新县百姓谋福利,积极参与部队建设,始终秉持清廉的原则。即便退休后,他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

在81岁高龄时,因为一双破旧的鞋底而特意去路边修鞋摊。尽管行动不便,但他依然执意前往。这双鞋陪伴了他数十年,舍不得抛弃。即便患上癌症,他也制定了“三不原则”。

首先,不采用昂贵的进口药物治疗,以免花费过多。其次,不过度进行治疗,以免损害身体。最后,不愿将病情成为子女的负担。他明白肺癌治疗的艰难,不愿让子女承受沉重负担,这是他最在意的。

除了不给子女添麻烦外,他对子女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良好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一生共育有四个子女,他对子女的教导也一直是亲力亲为的。据子女回忆,他始终穿着泛白的粗布衣服,家里摆设的也都是多年前的家具,从不舍得更新换代。

除了倡导清廉朴素外,许光还教导子女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份而目中无人,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将自己视作普通至极的人。他还为子女制定了严格规矩,警告他们绝不能凭借许世友和许光的名号行使特权,更不能为了个人面子而贩卖人情。任何子女若有此行为,就不再是他的孩子。

或许有人会感到疑惑,像许光这样的身份,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特殊存在,为何还要如此谨慎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作为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庭的成员,他们深知生活的来之不易,更了解中国的动荡历史中蕴含的艰辛。他们将自己的地位视为尘埃,关注着底层人民的需求,深知自己的光芒之后是多少的隐忍与付出。

2013年,许光同志不幸病逝,享年84岁。尽管他的生命终结,但他留给后代的精神却永存不朽,将代代相传。

作为红色家庭的后代,许光同志本有权利过上优越的生活。他选择延续父亲朴素的精神,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更是对后代的教育和传承。这种选择展现了他的品格和价值观,值得我们尊敬。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