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们的生活节奏正在不断加快,各种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脑出血的发生率则相对较高,是临床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不过,对于多数病症来说,发病前都会有一些先兆表现,只要我们及时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并加强预防和治疗,就能降低疾病的危害。对此,本文将就脑出血疾病展开其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案的知识普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脑出血是怎么导致的

脑出血又被称作脑溢血,是脑实质血管破裂所发生的一种出血表现。该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以男性居多。脑出血的诱发因素相对较多,也十分复杂,具体的诱发原因主要和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一定关联。

(1)身体过度肥胖。脑出血的发生和身体过度肥胖存在密切关联。一般来说,如若肥胖过度,体重增长过多,患上各种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因此也更容易导致脑出血疾病的发生。对于过度肥胖的人群来说,应积极做好体重的控制,并注意及时治疗基础疾病,以免增加脑出血的合并风险。

(2)长期吸烟喝酒。长期吸烟喝酒都会对身体产生相对严重的危害。在烟酒中,含有尼古丁、酒精、一氧化碳、烟焦油等物质,如若身体长时间在上述物质的影响下,神经便会十分兴奋,血压也将长期处于一种异常上升的现象,从而便会使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增加。因此,对于有吸烟、喝酒习惯的人群而言,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减少其抽烟喝酒的次数,必要时最好戒掉烟酒,如此便可降低脑出血的发生风险。

(3)高血压疾病。相比没有高血压疾病的人群,伴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出血的风险会更高。在高血压疾病的影响下,机体的血压会长时间不受控制,如若血压再持续上升,脑血管便会保持在一种扩张状态下,血管发生破裂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4)外伤。外伤也是导致脑出血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脑部受到外部创伤后,血管则会有破裂风险,进而便会引发该疾病。不过,对于外伤所致的脑出血患者,一般会伴有肢体乏力、呕吐、头痛等症状,病情相对危急。

2.脑出血该怎么治疗

目前,临床认为对于脑出血的治疗最好按照病因和病情程度分阶段进行。具体如下。

(1)急性期。在疾病的急性发作期,首先需要注意维持患者情绪的稳定,并注意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治疗,以免出血现象继续加重。在收治到患者后,必须积极进行抗水肿治疗,使颅内压得到控制。药物方面可选择甘露醇(20%,125~250毫升),按照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另外,还需做好患者血压和微循环的调整,尽量不使用降压药,以免短时间内血压下降过多引发低血压。不过,在特殊情况下(如:患者收缩压超过200毫米汞柱时),才可使用相应的降压药,但其药物性质尽量选择温和的,且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另外,急性期也需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以免相关并发症出现导致病情加重。休养时,尽量保证患者为平卧姿势,头部侧偏,并予以氧气支持,及时清理干净呼吸道中的分泌物,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同时,还可积极做好抗感染处理,以免相关感染疾病发生。

(2)稳定期。在出血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为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案较多,包括开颅去血肿手术、颅内钻孔抽吸术、立体定向术等,具体手术方式应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而定。不过对于老年人来说,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谨慎进行,必须确保符合相应的手术指针才可开展,手术前也需要做好相应的麻醉评估。

(3)恢复期。在疾病恢复期,患者的病情相对稳定,此时的治疗主要以康复治疗为主,注意对肢体功能的训练。可从床上的被动运动开始,逐渐再过渡到床下的主动运动。如果患者出现了语言方面的障碍,还可进行发音练习。另外,在恢复期还可配合针灸、理疗等方式,以此起到辅助康复的作用。

综上,脑出血的危害相对严重,发病原因也十分复杂,但只要及时接受治疗,患者的生命威胁则会大大降低。

遵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重症医学科 温晓辉 傅小云/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 胡丽丽

加入“姜大夫答疑”读者群

分享交流专业、有趣的健康知识

●没有靶向药吃的肺癌患者怎么办?

●反流性食管炎你知多少?

●面神经炎的康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