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费尽心思“放假了”,好好过个正常周末挺好。

“刚连上完8天,又来一个9+8”

“有完没完,放不起就别放,图个啥、折腾……”这股浓浓的情绪之下,是天下打工人苦调休久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下打工人调休久矣

对于调休长期以来的不解,在“这个五一实际只放一天假”的真相下,又一次激起广泛讨论,连央媒官方也坐立不住,几次发声。

调休拼假背后,是典型的“宏观考量和微观感受不对称”,打工人的假日体感,在各种拼凑下正变得越来越破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休是怎么来的?

“五一又双叒调休了”“五一其实只放1天”……

调休这种不得打工人心的操作,到底从哪一年开始的?答案是25年前的1999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只有4个法定节假日:元旦(1天)、春节(3天)、劳动节(1天)、国庆节(2天),共7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有3个7天长假

1999年,国务院将7天法定节假日增至10天,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各3天,与前后周末拼接形成3个7天长假。

耳熟能详的“国庆七天乐”,便是最早的调休。

当时带动效应,出游人数2800万,旅游收入141亿,“假期经济”这个词第一次登堂入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北京,故宫外的游客

按现在的话,就是每年人工制造“泼天富贵”。于是,五一、十一、春节,全都拼拼凑凑把前后的双休日连在一起,拼出三个七天长假,拉动消费,效果实在不错。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旅游行业变成了潮汐行业,各大景区人挤人,人踩人,人宰人,记得当时有个报道,每年黄金周是儿童骨折高峰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电影《没完没了》,反映了当时旅游产业的火热

后来几年反对声逐渐变大,各种提案出现:黄金周已经完成了“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历史使命,过度集中的旅游人群已经引发了包括但不限于,安全事故、景区破坏、旅游体验恶化等问题,已经弊大于利了。

2008年,开始改:拆散五一长假,变成了五一、清明、端午、中秋四个小长假,从“三个七”,变成“两个七+四个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金周带来了过度集中的旅游人群

曾经越来越挤的“黄金周”,被改成了“小长假”,当时好评如潮。

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时间依照农历确定,元旦、劳动节和国庆节依照公历,清明节依照节气,节假日与双休日无法“无缝衔接”,若没有调休,部分节假日与双休日之间就会间隔一两个工作日,导致假期“碎片化”。

于是,调休也随之而来,打工人体感上,折腾感就从假期的拥堵变成了工作上的不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休随之而来

2013年,出现了包括官媒参与的对调休制度的讨论。

针对调休,有关部门曾公开回应,“总体而言,调休比不调休好,而且是不得不调。”调休就是在节假日总量固定的前提下,为避免节假日“碎片化”所作出的有效政策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乐是怎么没的

有观点认为调休制度不合理:调休“诚意不足水分足”,是时候取消了。

近日央媒也评论,无论是否支持调休,都是民意的表达,放假,绝不是假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每年的带薪和公共假期只有16天,在全世界排名第102。

在香港,假期从不调休,只有补假这一说。如果假期撞上周末,那就赚到了,小长假就这样诞生了。

根据港府公布的2024公共假期放假安排:2024香港公共假期共有17天,算上全年52个周日,一共有69天假期。相比內地全年法定假期只有 11 天, 香港的公众假期的天数多了 6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公众假从不调休

年年调休,年年引热议。劳动节放假一天,原本是白纸黑字明文规定的事实,但这一天夹在经由调休拼凑而成的“五天连休”之中,才显得令人难以置信。

调,还是不调?众口难调。

一方面碎片化的节假日无法支撑人们趁放假出门旅游的计划,另一方面,被调休打断的工作节奏也实在容易造成人们“节前节后累断肠”的后果。还有人开玩笑说为了凑假期,整个四月都已经被调成了“单休”,让人身心俱疲的假期,恰恰失去休假的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微博

也有观点认为,调休存在合理性,一味吐槽调休并不能解决休息不够的问题。

《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就提出,要继续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分布格局。年前,国家发改委和文旅部就曾发文提到“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然而,该安排如石沉大海,至今杳无音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吐槽调休并不能解决休息不够的问题

制定假期安排的是“全国假日办”。2014年,该办正式撤销,全部职能并入新设机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中国政府网彼时转载文章称,从新机构的名称中就能看出,新机构工作重心是旅游,而不再单纯强调假日。

实际上,假日和旅游是统一的。近来公众反对调休的声音,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无法满足正常旅游休闲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休拼假背后的两种博弈

调休的实质,是“拼假”。

调休拼假几时休?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讨论十一年了。

尤其2013年那波,记得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火力全开,各种角度……但有效果么?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一方面网上打工人各种累觉不爱:“调休要排值班的,谁愿意啊,能把周末原原本本还给我,我就谢天谢地了”,“因为周六轮到值班,连上九天。谁能理解?”“过完年连上15天,清明节后连上7天,下个礼拜再连上7天”

另一方面,调休所拼成的“小长假”,在各种需要刺激和拉动的环境里,太多行业和统计表的数据对其有着现实的热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休的实质,是“拼假”

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2023年中秋节、国庆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

各种现实考量叠加和路径依赖,尤其现在是在努力寻求“信心抓手”的当下。

有人直言,现阶段,假期消费对消费信心和数据意义重大,也就不具备变动的基础,至少不敢不调休来凑短期旅游亮眼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期消费对消费信心和数据意义重大

既然调休一时无可避免,那至少坚持调休原则是最小干预,但实际在现实操作上屡屡失灵。

有人问,如果五一不调休就会是什么结果?

打工人表示,如果五一不调休,就会是五月一号休一天,然后周末正常放假,就和去年清明节一样,当时好多人表示那是幸福感最高的一个礼拜。

打工人算的是“礼拜”,有关部门考虑都是“年度”,这是微观与宏观根本的鸿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微博

以损失周末为代价的小长假,尽管总休息天数不变,还是会让打工人产生失落感。更严重的是,调休形成的小长假打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工作休息节奏,往往会导致“节后综合征”,影响工作效率。

当调休带来的紊乱感大于获得感,打工人的假日体感就越来越无味了。

调休拼假背后,是典型的“宏观考量和微观感受不对称”,打工人的假日体感,在各种拼凑下正变得越来越破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宏观考量和微观感受不对称”

客观说,调休制度现在面临争议的原因,与其说是调休制度本身存在先天性不足,不如说是社会发展变化产生了新情况,调休这个20多年前的产物,到了如今应该要与时俱进了。

不然,每年都会听到打工人那句:别费尽心思“放假了”,好好过个正常周末挺好

文|深圳客编辑部

图片来自网络

你调休完要上几天班?

留言区聊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