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在甘肃省灵台县西屯镇柳家铺村的一片广阔的玉米试验田里,该县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和当地农民一起穿梭在玉米地里,他们或是弯腰装籽种,或是推着农具点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丰收的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装玉米籽种(灵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在灵台县,玉米种植历史悠久,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传统的种植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为此,当地政府和县农技中心开展了玉米试验田项目,旨在通过科学试验,探索更加适宜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占地44亩的柳家铺玉米试验田只是灵台县根据生态类型划分的三个玉米试验田之一。

和农业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灵台县农技中心副主任于建平介绍,别看这块试验田面积不大,里面“装”的新科技试验可不少,有150个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有两种降解地膜引进试验,有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不同模式试验,有玉米密度梯度试验,还有玉米化控粗壮效果试验,共涵盖13项可比较试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俯瞰试验田(灵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新入职农技人员则是试验田里的新生力量,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播种,后期还要学习试验观察记载、生产管理、测产考种等专业内容。

刘旭东是去年通过人才引进入职灵台县农技中心的,这几天在玉米试验田里的经历让他收获颇丰,“我们两个技术人员包干一项试验示范基地,从播种、管理全程参与,在田间地头参与玉米试验,感觉我的所学与群众的生产息息相关,在试验田中,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到了实际当中,我感觉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众正在播种玉米(灵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玉米试验田不仅是科技创新的舞台,也是农民与技术人员交流的平台。柳家铺村村民孙林梅这几天在试验田干活之余,也增长了见识,她说:“试验田里的密植玉米种植技术和降解塑料的使用很先进,来年我要将这两项技术运用到我家的玉米种植中去。”

玉米试验田里的繁忙景象,是科技与汗水结晶的生动写照。在这里,每一颗玉米籽的成长都承载着人们对农业未来的希望和梦想。(王富强)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