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解阿坝②

在松岗

遇见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直波碉群位于阿坝州马尔康市松岗直波村西南300米处,清乾隆年间由松岗土司修建,有南北2碉,依山势南北分布。南碉在村内,北碉在村北的山脊上,两座碉楼相距50米。其中南碉已倾斜,历经“5· 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地震”后,仍然矗立于山间,故被称为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岗直波碉楼

直波碉群外型均呈八角形,内为圆形,整体由下往上渐内收,呈锥体形。其墙体均由石块和泥砌成,内用木质楼梯上下,为石木结构。南碉内径8米,外部每角两侧边长2.05米,墙厚0.95米,碉高29米,共7层;第一层底部西墙中部开1门,高1.8米,宽0.9米;第四层东墙中部及第五层南墙上各开1道小门,高1.4米,宽0.8米;其东南墙上每层均开有1~2个竖长方形瞭望孔;西北墙上每层开1个瞭望孔,高0.3米,宽0.1米,而其他方向的墙上并无瞭望孔。北碉内径8.5米,外部每角两侧边长2.15米,墙厚0.9米,碉高24.7米,共6层;第2—4层的东墙、南墙和西墙上各开1门,大小分别与南碉东墙上的小门大致相同;其东墙、西墙和南墙上第3—5层各开有1个竖方形瞭望孔,东北墙和西北墙的1—2层又各开1个边长0.2米的方形瞭望孔;第一层北墙及第三层北墙亦各开有1个方形瞭望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岗直波碉楼群

南北两碉相峙而立。传说两碉为兄弟二人所修,当时两人相赌:兄言可建一碉如树自地而生,高耸能接天;弟言可建一碉如自天中直插而下,稳重似生根。兄弟二人就各建一碉,两碉建成后,果然如二人所言各有一势:上碉兄建,玉笋立空;下碉弟筑,从空而降。

该碉群集嘉绒藏族高超的建筑艺术于一身,高大雄伟,棱角分明,墙体平整如削,技术精湛,极为牢固,系八角碉中的杰作。

直波碉群在古时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易守难攻。每个碉楼只有一个出入口,离地约2.5米,平时有梯上下,战时人入碉内后,楼梯一撤走,整个碉楼就犹如铜墙铁壁一般,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碉内有木板、树枝搭成的楼层,每层都有箭口。碉底有地下通道,用以容纳老弱病残者,为防敌人久围不攻,碉内也藏有大批粮食,并且还有暗沟引水入碉,为年轻力壮者在碉内与外敌作战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波碉

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红军在松岗驻留期间建立了红色政权,组织游击队在此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扩红”运动以及筹粮行动时,将松岗乡苏维埃政权办公地点设在直波碉群内。

1989年1月29日,松岗直波碉群被列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8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阿坝州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