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十三年底,怀揣着梦想的罗隐来到了长安,他和许多读书人一样,都是为了科举而来,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

罗隐的才学确实出众,就连当时的宰相郑畋和李蔚都很欣赏他,但由于他的试卷里的讽刺意味太强,人也很狂妄,这使他在讲究谦虚的中国古代社会里非常孤立,考官们对他很反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投考时,正遇上大旱,皇上便下诏求雨做法,罗隐听说后便上书进谏,说水旱灾害是和天地一样共存的,无法立即消除,他劝皇上应该用心祈祷,那么百姓的庄稼受灾再重也会感激陛下的。

皇上看后,龙颜大怒。他认为罗隐是在质疑他的能力,没有录取他。就这样,罗隐又落榜了。

按理说,罗隐应当知难而退,可偏偏他决定还要继续考下去,以至于当时的阅卷官员和监考官员都认识他,知道长安内有这么一个“考疯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罗隐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于是罗隐便化进取为愤怒,常以激愤的心情、锐利的笔锋揭露现实的丑恶。下面这首《自遣》就是其中较有名的诗作。

自遣

罗隐〔唐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这首诗的大意是:

得到的时候就放声高歌没有就由他去吧,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

今天有酒就痛快畅饮喝他个酩酊大醉,明日的忧虑就等明天再烦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诗成功地塑造一个活脱脱的呼之欲出的纵酒高歌的旷士形象。这个形象虽有政治上失意后颓唐的一面,而其中愤世嫉俗的品格颇得人们赞叹。

他除了反映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变态的心理外,而通过人物的形象也状写出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得失的超然态度。无论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都可以高歌一曲,表达内心的喜悦或哀愁。这种豁达的态度,是诗人自我排遣的基础。

次句是说即使内心有许多忧愁和仇恨,也可以保持一份淡然和洒脱。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不让自己被忧愁和仇恨所束缚。

三句是说要及时行乐的态度。在有限的生命中,应该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今朝有酒就醉,追求当下的快乐和满足。

结句是一种乐观的态度的表现。明天的忧愁那就明天再来思考,不要让明天的忧愁影响到今天的快乐。这种乐观的态度,是诗人自我排遣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使用了明白晓畅、极易记诵的语言,加之内容所表达的又是能引起共鸣的一种人生体验,所以千百年来一些穷愁潦倒的人每遭遇挫折、沉饮“自遣”时,在古人众多解愁的诗句中,唯独最容易记起“今朝有酒今朝醉”这句诗。“今朝有酒今朝醉”也就成为名句而世代流传。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