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抗战胜利后,我党作出了挺进东北的决策,调集关内十万精锐+一百个架子团干部率先进入关外,开辟新根据地。到辽沈战役前,东北野战军已经发展到十二个步兵纵队,一个铁道兵纵队,一个炮兵纵队,三个骑兵师,十五个独立师,共计七十万人。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拥有四个兵团、十三个军,一个特种兵司令部(辖两个炮兵师,一个装甲师),共九十二万人。

那么,东野十二个纵队,哪个战绩最强呢?笔者仅凭自己有限的军史知识,和读者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说说争议最小的二纵,即大名鼎鼎的三十九军,外号“常胜军”。该军牛到什么地步?21世纪初,该军政治部有名作家要写该军军史纪实文学,老同志纷纷对作者说:“你水平够不够?不够就别写。”

东野二纵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红十五军团,里面既有战斗力强悍的红二十五军,又有长期坚持西北的陕北红军。在东北,二纵及前身部队表现了惊人的战斗力。

1946年年底三下江南,五师原本奉命奔袭大房身,师长钟伟路过靠山屯时发现守军只有一个团,于是自作主张,抗命攻打靠山屯,吸引71军两个师来援,成围点打援之势。林总三次给钟伟发电报,让其按原计划进攻大房身,钟伟回电:这正是抓大鱼的时候,快让临近的一纵配合我。不少人开玩笑:林总喜欢直接指挥师长,这回反倒被师长给指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夏季攻势,二纵司令员刘震抓住战机,围攻长沈路上重要据点怀德,吸引国军各路援军增援。随后,刘震合理分配兵力,以一部攻城,一部打援71军。待71军成孤军深入之势时,将主力大部用于围歼71军方向,在大黑林子歼灭71军六千人,加上怀德攻坚,二纵一战歼灭国军一万一。

1948年冬季攻势,二纵攻克国军重点设防战略要地彰武城,十个小时拿下全城,歼灭国军七千五百人,创造了步、炮协同,迅速突破,大胆分割,全歼守敌的模范战例。辽沈战役中,二纵又承担了两项重要任务,一是在锦州攻坚战中,二纵成为北门主攻,五分钟突破城墙,率先突入市区。二是挥兵沈阳,刘震没等各路主力部队抵达,直接下令二纵攻城,发了一大笔洋财。

二纵之所以能有如此战斗力和战绩,和主官优秀的军事素养是分不开的。东野著名的三猛战术:即猛打、猛冲、猛追,就是二纵发明的。还有打歼灭时的一点两面战术。二纵五师师长钟伟的口头禅是:“给我冲,狠狠地打,打烂这帮王八盖子!”

第二个说说东野三纵,三纵外号旋风纵队,由山东八路第三师(即鲁中军区野战部队)和冀东八路最早出关的四个团合编而成,都是精锐老八路的底子,而且是东北我军最早组建的纵队之一(1946年1月组建),可以说是强强联合了。

刚组建没多久,三纵就接受了最难的任务——转战南满,保卫辽阳、本溪、四平的战役,先后与敌作战99次,阻击了装备精良、人员数倍于己的国军,其中包括远征滇缅的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歼敌14000余人,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平保卫战失利后,我军主力大部撤到北满休整,南满只留三纵和四纵坚持在临江四个县。杜聿明企图南攻北守,出动十个师以上兵力进攻临江,三纵和四纵分工:三纵坚持内线,四纵跳到外线。一保临江,三纵连战43次,歼敌1700。二保临江,三纵连战9昼夜,歼敌4000。三保临江,三纵收复县城7座,歼敌万余。四保临江,三纵更是在猛将韩先楚的指挥下打了一场痛快淋漓的柳南大捷,大半天全歼汤恩伯起家部队——十三军八十九师。

1947年夏季攻势,三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梅河口、横扫沈吉线,两个月转战千里,攻克县城十余座,歼灭国军一万四,旋风纵队的美名就此传开了。

1947年9月,原四纵副司令员韩先楚调任三纵司令员,三纵战绩又提升了一个档次:秋季攻势,韩先楚力排众议,先击威远堡,打掉敌116师指中枢,之后横扫西丰,创造了一个纵队攻坚歼灭国军一个师的记录。1947年冬季攻势,韩先楚指挥三纵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急驰一千里,在文家台会歼新5军,俘军长陈林达,之后马不解鞍转攻四平,两战歼敌一万六。

辽沈大决战,三纵同时参与了攻坚锦州、围歼廖耀湘兵团两战大战:

首战义县,四小时歼灭守军一个师,打掉了锦州国军的精气神。进攻锦州,一举捣毁城北被敌吹嘘为“第二凡尔登”的配水池与大疙瘩堡垒群,攻占辽西伪省公署大楼、第九十三军军部、东北剿总”副总司令指挥所、第六兵团司令部等,俘剿总副司令范汉杰、第六兵团司令盛家兴、九十三军军长卢浚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完锦州后,三纵还没休整完整就奉命转兵向北,参与辽西大会战,韩先楚又发展现惊人的判断力,冒着敌人飞机轰炸,先将刚刚开拔的新三军拦腰截断,继而绕开新一军直奔胡家窝棚,打掉了新六军指挥部,再往中心猛插,三小时摸进廖耀湘兵团指挥部——田家窝棚。几十个手榴弹扔过去,廖耀湘仅以身免,被迫投奔新一军。捣毁了指挥部后,整个兵团群龙无首,不到两天就被我军全歼。

第三个说说一纵、四纵、六纵,笔者认为这些部队战斗力也是非常强,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关外奋战时限制了这些部队的战绩。

一纵就是大名鼎鼎的万岁军——三十八军,由山东八路第一师、第二师合编而成,可以说是山东八路的精华了。出关后首战秀水河子,和新四军三师七旅协同,消灭了八十九师一个团。四平保卫战失利后,国军追击甚猛,梁兴初统一指挥一师、二师在老爷岭以北的新站、拉法,对孤军深入的71军88师施行大规模反击歼灭战,打掉了国军嚣张气焰。一下江南,一纵围点打援,围攻其塔木,诱新一军主力团——113团来援,一师在张麻子沟雪夜大设伏,两小时歼灭113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47年夏季攻势中,一纵主攻四平失利,但在1947年冬季攻势中一纵一雪前耻,拿下了四平。辽沈战役,一纵守备高桥,充当塔山前线预备队。辽西会歼廖耀湘,一纵总算捞着仗打,在杨家窝棚、唐家窝棚、柴家窝棚、王家窝棚暴揍新一军、新六军,打掉了新一军军部和195师、14师师部。之后挥兵沈阳,但被二纵抢先进城。

东野四纵是由于胶东老八路,即山东野战军第五、第六师合编而成,战斗力也是相当强悍,和三纵一样是东北我军首批编成的纵队。1946年全年,四纵一直在战斗,先后打了艰难的中长路阻击战、安东战役和四保临江战役。10月,四纵抓住战机,于新开岭全歼敌千里驹——52军25师。在四保临江战役中,四纵三插敌后,歼敌两万,有力策应了三纵在内线作战。

此后,四纵参加1947年夏季战役,和三纵一道攻克重镇梅河口,而后又连克东丰、海龙,打通了东北我军南北联系。1947年冬季攻势,四纵和六纵协同,打下了国军重兵设防的鞍山、辽阳。辽沈战役中,四纵坚守塔山,冒着国军海陆空三面炮火死死钉住阵地,挫败了国军11个师的疯狂进攻,一战打出了塔山英雄守备团、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三个团级荣誉建制。

东野六纵也是强强联合,由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山东八路第七师合编而成,刚进东北就展现了非常牛的战斗力:

刚进东北,林总抓住战机,由新四军三师七旅旅长彭明治统一指挥,七旅和山东八路一师主攻,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独立旅协同,打了秀水河子歼灭战,干净利落地消灭了89师一个团外加一个营,打掉了美械师不可战胜的神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八路第七师刚在东北登陆,马上被调到山海关,和冀东军区部队扩编的四个团防守山海关,和国军精锐13军、52军共六个师血战二十天,打得国军名将、13军军长石觉误认为对面共军有数万人之多。

合编为东野六纵后,部队在1947年夏季攻势中大显身手,横扫拉吉线,歼灭保7团和新一军头等主力团之一——112团,击毙新一军悍将张洁之。随后南渡松花江,发扬三猛风格,连追5天,追歼滇军暂编21师,仅漏网师长陇耀和师部20余人。之后投入血战四平战斗,一个营包打一条街,一天将四平街分成两半,全歼71军特务团,俘虏陈明仁的弟弟陈明信。1947年冬季攻势,六纵再次南渡松花江,首战万金台,歼灭青年军207师两个团。再战公主屯,全歼新五军四十三师,活捉师长刘光天。

1948年初,六纵和四纵协同,11个小时打下了敌两个师驻守的重镇辽阳,20小时攻克重镇鞍山,全歼守军两个师。辽沈战役,六纵十七师配属给三纵,主攻城北,拿下了锦州火车站、城北竞技场等要点,歼敌一万。十六、十八师一天两夜奔袭三百公里,堵住了廖耀湘兵团撤往沈阳的退路,之后不失时机地全线出击,歼敌两万六,占廖耀湘兵团总兵力的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