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岁的她,用书写的方式思念我十你=仨

一九九七年早春,钱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钱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界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这段话是一个八十七岁的的孤独的老人写的。这个老人就是我们熟知的杨绛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春天的早晨,杨绛的女儿钱瑗病倒,被人送进医院,检查出来是癌症。而在此时,丈夫钱钟书也在医院治疗,得的是膀胱癌。这个可怜的老人一边照顾丈夫一边担心自己的宝贝女儿,她每周都会赶到西山脚下,去看看女儿钱瑗。

后来母女俩人每晚相约打电话联系,以慰彼此。

有一对学识渊博做人低调又使人尊重的父母,孩子会差吗?当然不会,并且是个努力上进特别优秀的人。钱瑗就是病了,得了可怕的癌症。她在忍受疾病给身体带来痛苦的折磨时,依然坚持工作。指导博士生论文,撰写杂志约稿。到了1996年底,病情严重的钱瑗不能再进食了,每天靠着吸氧机的氧气活着,但她还操心着自己老母亲的饮食问题,撑着带病的身体,为自己母亲杨绛写下了简易菜谱,也还再坚持写回忆记录自己与父母的散文《我们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的早春,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钱瑗病逝。她的骨灰被埋在了北大,她生前经常路过的一棵松树下。

女儿的逝去使杨绛承受着那锥心刺骨的痛,她想女儿了就经常到树旁坐坐,也不说话,母女俩阴阳永远相隔,就这样陌陌相对。

从此,老母断肠处,明月下,常青树。

丈夫钱钟书自1994年住进医院四年多来,杨绛须臾不离地照顾着他。这个满头银发的坚韧老人,在承受着怎样的常人难以忍受的煎熬啊! 唯一女儿的逝去,使她经历白发送黑发的痛,还得无微不至的照顾与陪伴病危的丈夫,她也已经是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了,本该需要别人的照顾,然而还在承受心神上难以言语的痛苦,身体上的劳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12月,钱钟书先生的一生要走完了。他在清醒的时候交代了妻子杨绛丧事从简,不举办任何追悼仪式,不留骨灰也不设灵堂,更不要告别仪式。他留给陪了自己一辈子风风雨雨走过来的妻子一句话“好好活。”

杨绛回应了他一句“你放心,有我呐!”他闭眼了,从此就安心的走了。 他和她的爱情使人羡慕,夫妻二人互相扶持,相亲相爱一家人共同经历人生中的风雨飘摇。

八十七岁的杨绛,她独自然面对宽大的房间、安静的书桌,一个人的叹息都会成为一回声,她独自吞咽着那份悲伤,白天不出门,发发呆,思念丈夫和女儿,或许读读书,这是她一辈子都放不下的习惯爱好,也是她的精神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到了晚上,她失眠了。靠着安眠药一夜吃两次。读到老年此刻的杨绛,不得不佩服这个坚强的老人,她是我们一生所追求的榜样!后来闭门不出谢客的她,选择了躲进书海里,她开始完成女儿钱瑗没有写完的回忆记录散文《 我们仨》。

书写,就是使人能复活。她读书写字,一个人用这样的方式思念着我+你=我们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