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周岑奕杉
来源丨“医学的历史与文化”公众号
历史的车轮滚滚转动,当我们走入这幅悠久而深刻的历史画卷中,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历程慢慢地在眼前浮现。从外科、内科、中医,到病理、药理、影像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行业中,不同的明星徐徐升起,延续前人未完的希冀,点亮后辈前行的路灯,无私地燃烧着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投身中国医学发展,不遗余力地绽放着自己的光芒。
回首病理学发展的漫漫长路,有一位伟人矗立在中国病理学的开端,在我国病理学事业的创始、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他就是我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胡正详。
1896年6月4日,胡正详出生于江苏无锡。1912年,他升入上海南洋公学中院,1917年考入上海哈佛医学院,正式投身医学事业,由于他成绩优异,第二年就转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民国十年,他获得硕士学位后毕业,在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病理科随著名的病理学家麦洛利,从事病理研究。他没有选择远居海外,而是在学成后回归国土,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系,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此期间,他曾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病理系主任、教务长等职位。建国后,胡正详任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系主任兼教授,并被推选为中华医学会理事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主任委员。他不仅推进了中国病理学事业的发展,还为《中华病理学杂志》的创建和发展、《病理学》的编纂和出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整理资料,推动病理发展
学术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创建了《中华病理学杂志》和编写了《病理学》。
细说胡正详教授对《中华病理学杂志》的创建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胡正详教授对中国病理学的发展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面对着新中国的诞生和国家的发展,他高瞻远瞩,认为中国病理学及医学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全国性的领导机构和杂志方能持久地前进。所以他团结全国病理学界的人士,组织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和《中华病理学杂志》。在卫生部的领导下,他不顾事业初期遇到的困难,全力以赴地促进这两个机构的形成和发展。5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和《中华病理学杂志》建立了不俗的业绩,这是在全国广大病理工作者的努力下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早在全国解放前,胡正详教授就广泛地搜集和整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疾病的病理资料,并与秦光煜、刘永等人结合临床资料,合编了一本有中国人疾病病理特点的《病理学》。这是我国第一本病理学著作。他大量搜集、整理资料,深入调查、了解各种疾病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形态,而更可贵的一点是这些资料也都体现出了中国疾病的病理特点。这浸透了他钻研病理的热心和汗水,也是他充满着爱国主义热情、密切关心祖国人民健康的强烈愿望的具体表现。
助力科研,心系人民病情
科研方面,胡正详教授对传染性肝炎和淋巴细胞的研究也极大推进了世界病理学的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他对传染性肝炎的病理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病理诊断指标,领导分析了病毒性肝炎肝穿刺活检的形态变化、肝硬化的形态发生过程与肝功能不全或门静脉高压的关系以及引起病人死亡的原因,提出病程短的病毒性肝炎性肝硬化多为小结节,死亡原因常为肝功能衰竭;而病程较长者结节比较大,其死亡的直接原因常为门静脉高压所引起的并发症。这项科研成果对传染性肝炎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60年代初期,胡正详在过去研究淋巴细胞形态变化的基础上,领导了网织淋巴系统肿瘤的研究,并提出不同形态的淋巴细胞组成的淋巴肉瘤在病程和预后上都有不同,这些成果都得到病理界同行的好评。
严师正道,引导学生思考
教育方面,胡正详教授十分重视治学态度、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
胡正详教授一贯重视科学基本功的锻炼,对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每例外检、尸检,他自始至终都强调要有正规的操作方法,检查细微、周到。他的三严作风——严密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严格的治学校风,受到师生和同道们广泛地赞扬,他在工作报告中或者发表的论文上也都贯穿这三严作风。他常对欲发表的论文至少要大修大改5~6次,甚至在修辞和标点符号方面也不能有丝毫放松。胡正详教授严谨的科学作风,通过他的学生遍布到全国,是病理工作者的典范。
同时,他还是有名的严师 。如果你问他一个问题,他会反过来先问你,要你去查书。他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病理形态上的千变万化,总是强调要对具体问题结合客观实际分析,不盲目照搬书本上的教条。同时,在病理学科的教学中,胡正详也重视发扬学术民主。他对青年干部和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在学术讨论时,甚或为确定一项诊断时,让大家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他擅长启发引导,有些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时,他也很尊重,从不固执己见。
在培育人才方面,解放初期从事病理学教学的只有50多人,全国医学事业发展可谓是人才奇缺。面对全国的形势和发展的要求,胡正详教授组织全系的各种教材和师资力量,筹办了全国性病理师资培训班。他利用北京协和医学院历年积累的病理资料 ,整理成有系统的教材,用启发式的方式组织学生深入思考学习,展现了作为良师的优秀一面。
胡正详教授虽已逝,但他永远激励着后人迈步向前。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习胡正详教授的精神品质与学习方法,善于多面思考、发现问题、创新研究,对待学习工作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更要有远大的梦想和实现的信心与觉悟,延续先人的道路,不负前辈期望,将未来的中国医疗事业越做越强!
本文为《中国近现代医学史医学史》作业选登。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