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深圳5月2日消息(记者 常迪 见习记者 荣冀晴 通讯员 张妍)近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举行,深圳有6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岸吊操作师黄星便是其中一位。

岸吊操作师是一种在30一52米的高塔上高空作业,通过控制两根钢丝加一个吊具的摆动,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集装箱从船上卸下来,或者是从车架上把箱装到船上面去的工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星在进行岸吊作业(央广网发 张妍 摄)

二十二年不分昼夜

如何判断一名岸吊操作师是否优秀?三个字——“稳、准、快”,唯有不断地细化,时间的沉淀,让操纵遥杆像使用双手那般自然,才能做到人机合一。

作为一名岸吊操作师,从师傅那儿学到的只是基本的操作方法,想要突破自我,最重要的是要时刻总结自身经验,领悟要领,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操作情况。“这份工作没有别的捷径可以走,就是要多动手、多思考。”刚当上岸吊操作师的时候,黄星刻苦钻研技术,虚心向师傅学习。下班后,他仍在脑海里反复回放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寻找不足,思考改进。直到现在,黄星还保持着这种习惯。他说,“有人觉得来来回回的驾驶很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有些操作动作无关紧要,但其实你只有仔细观察和钻研,才能从中找到更为流畅安全的窍门。”

在高空工作往往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黄星通过积累多年的经验和对各类设备的揣摩,总是能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我们这行,一出事情都是大事,因为吊着几十吨的东西在空中走,稍微碰到什么东西,被碰的东西就烂掉了。”黄星说,“公司多种类型的塔,每一个塔的电器件不同,操作性能也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手法,可能换到另外一个塔上就行不通了。”为了推动整个团队提高操作效率、降低安全事故率,黄星在工作中经常和同事一起讨论机械和操作手法的各项问题,通过观察设备晃动的幅度、不同性能的机器操作方式,黄星不断推陈出新,总结出一套安全高效的操作方式,做到针对不同的机器,都能安全高效地完成工作。

二十二年每天身处高空,对集装箱的位置进行观察,然后准确地吊起集装箱,并把它放到指定的位置。从上往下,弯着腰低着头,辛苦自不必言说。可截至今日,黄星未曾发生过任何责任事故,保持着二十二年零事故的安全操作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星在高空中作业(央广网发 张妍 摄)

乐于分享造福一方

黄星很早就已经开始带徒弟了,只要有人和他交流操作心得,他都会毫无保留地分享,希望和大家共同进步。黄星说:“我就一句话——这是你的饭碗,你要自己端好它!自我要求高了,内在驱动力强了,这活儿就自然越干越好。”

在工作单位,很多岸吊操作师傅都请教过黄星,他从不吝啬分享,用自己的经验造福一方。2016年,在第五届“金锚杯”海员职工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司机职业技能竞赛中,黄星荣获“广东省金锚奖”及团队第三名,实现了个人胜利到团队胜利的跨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星向其他师傅分享经验(央广网发 张妍 摄)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