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设备装调技师王新福——

一线工人成功挑战世界级工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设备装调技师王新福经手的一个非标项目设备开始了第一阶段组装,由于5月3日左右还会新到一批设备,王新福带领团队紧锣密鼓地组装和调试,十分忙碌。

“所谓非标项目,就是要我们根据客户的工艺需求去开发设备产品。”王新福告诉记者,为了又好又快满足客户各类新工艺和自动化需求,他们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研发生产流程”。

在王新福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8个人的创新团队分工井然有序。今年年初,在王新福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就今年的技术瓶颈和潜在技术展开了讨论分析,提前收集数据,进行研发、计算和检验。同时,他们还将老师傅的经验、先进生产技术沉淀为标准提供给前端研发人员。“这样,我们可以提前预知生产研发过程中的风险,减少生产设计中的一次出错率,大大提高设备研发生产的效率。”

20多年来,王新福深耕一线,带领团队改造国内外项目生产线100余条、精密制造设备200余台,实施重大创新项目120余项,完成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发明创造专利20余项,培养工匠人才400余人,直接创造效益近2000万元。

凭借优异的业绩,王新福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获评“齐鲁工匠创新室”“山东省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王新福个人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齐鲁工匠”“齐鲁首席技师”等称号。

从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王新福一直对研究机械很感兴趣。每碰到机械故障,王新福都跃跃欲试。为了改进技术,他常在车间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正是这种热爱和坚持,催动着他一步步从一名普通钳工成长为善于啃“硬骨头”的技术骨干,带领团队用5个月的时间破解了音网因无法裁切导致拉丝变形的难题,大幅降低设备磨损成本,年创造效益超1500万元,成为一线技术工人成功挑战世界级工艺的典型案例。

但对王新福来说,他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成绩。一直以来,王新福十分重视创新人才培养,每年的年初和年底,工作室团队成员都会确定1~2个攻关课题,在核心成员攻关过程中,让年轻的一线生产研发人员参与进来,以“老带新”的模式帮助双方共同成长。

“我还要去学习、去进步,跟理论成熟、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多交流,将我们的经验与他们的创意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在高水平的创新创造中感受乐趣。”王新福说。

(记者 张春宇 李潇 娄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