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是以汉字为主要元素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自古就拥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属性,这两种属性相辅相成,缺一都难称经典,不过这两种属性的重要性也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侧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书法无疑是侧重实用性的,古人写字完全出于留下文字内容的目的,《兰亭序》、《祭侄文稿》、《多宝塔碑》等等,无一不是如此,那时的书法以实用性为主,艺术性只是对主体的装饰,就好比人和衣服的关系,衣服再靓丽,主体也是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的艺术性不断得到加强,特别是印刷术的发明,让人们不再依托手写文字,于是各种表现艺术性的装饰书法越来越多,比如在明清及以后留存的书法作品中,对联、中堂、条幅、屏风,扇面等作品占有的比例明显增加,这是前朝所没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科技已经将书法的实用性蚕食殆尽,人们不再需要手写文字,书法也就面临向纯艺术方向发展的转折,作为纯艺术的书法,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面临更为多元化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属性比重的变化,必然带来审美的变化,以前书法的标准基本只有笔法和结字两个方面,很多书论都重点针对这两方面进行阐述,逐渐又有了章法、墨法和印法的要求,而这三点其实就是主要针对艺术性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书法的审美更为强调线条质感和对比,进一步加强了对书法艺术性的审美要求,在这种要求下,传统书法的美被重新认识,过去标准、严谨、唯美的风格被逐渐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对比和视觉冲击的怪、险、奇、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连文字的可识读性也显得不再必需,著名书法家张旭光先生在创作草书时经常将一个字拉长,像两个字,或者将两个字或多个字写的很紧凑,像一个字,这些处理加强了整体的对比,但是却令识读变得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王冬龄先生创作出“乱书”,通过彻底牺牲文字的可识读性,“营造线条的水墨艺术形式,来达到世界性的审美通感。”这样无法识读的书法作品得到了很多书法家的高度评价,并且也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书法的审美总是从识读文字作为第一切入点的,当人们看到一幅书法作品时,总是先看他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再从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印法这些方面去逐层剖析它的艺术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一些现代书法却只追求视觉印象,要求欣赏者不必去读文字内容,仅从作品的表面观感来体会作者的情绪抒发,这显然不是一个普通民众能够达到的审美水平,产生审美差距也就在所难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纯艺术的书法已经颠覆了传统审美,更颠覆了人们对书法的传统认知,也加剧了艺术审美矛盾,书法家无拘无束的尽情创作,民众看起来却一头雾水,书法家前卫的创新和民众过于保守的审美水平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鸿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当下很多人全面否定当代书坛的主要原因,这种审美矛盾难以调和,但是又不可避免的,如何引领和提升时代的审美水平,是所有书法家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书法必然是属于大众的艺术,过分强调曲高和寡必然将书法引上一条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