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的杜甫写诗有没有稿费?

答案是没有。

因为唐朝没有报纸杂志,自然就没有稿费

既然没有报刊,这些诗人写了诗,发表在哪里呢?

有三条途径:

第一条途径是给领导看,给有钱有势的人看。

现在的行情是领导说你好,你就好。

唐朝也是。

杜甫也好,李白也好,写好了一首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送给领导,希望他说好。

如果领导说好,诗人们就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三天三夜。

杜甫的很多诗,领导看了之后,还是会说一声好,但仅限一声好,其它就没了,尤其是没钱。

第二个途径就是送给亲戚朋友看。

杜甫一生非常穷,天天为吃饱饭而努力,自然他的朋友圈也是穷人。

这些穷人看了老杜同学写的诗后,也会说一声好,但其它同样没有。

第三个目标就是把诗刻在名山的大石头上,让游客看到,记住他。

这是唐朝诗人发表的主要途径,但稿费是没有的。

如果杜甫成为一个勤奋的劳动人民,种田种菜,估计生活还是没有问题。

可惜他不劳作,只写诗

在唐朝写诗没出路,犹如当今写诗同样没有出路。

在草根诗人中,余秀华算是活成了人样,但百分之九十九的诗人都活得不成人样。

我认识一个诗人,差不多写了一辈子诗,也发表了几首,但他也像杜甫一样不事劳作,结果贫困潦倒一辈子。

说实话,杜甫的诗真算诗,而这位老兄的诗完全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我始终认为诗的灵魂就是共鸣,就是说你写的诗要让别人读了之后,在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余秀华之所以成功,就是让读者心中一动,比如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这个睡字就会让许多男人"嘿嘿"地笑,产生很多好的或者不好的联想。

大家都在偷笑,自然不会放过余秀华。

杜甫比余秀华厉害多了,在世的时候,他就非常的有名,但就没有钱,因为写诗不挣钱。

他来钱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帮人干活。

在安史之乱初期,他在肃宗朝庭担任过左拾遗和华州司功参军,但时间都不长,所得的工资有限,只能短暂地养活家人,大部分时间一家人只能饿肚子,饥一顿,饱一顿。

二是向领导要钱。

杜甫一生,尤其是晩年,基本靠地方要员资助而活。

比如在成都,他就向地方官员萧实要桃秧,向何邕要桤木,向韦班要松苗,向徐卿要果苗。

建草房没材料,没吃饭的家伙,他马上找到绵竹县令韦续,希望给他竹子、瓷碗。

当然,不是白给,他会写诗相送。

比如他就给韦续写了一首诗,其中一句写道,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基本上所求的每一位官员,杜先生都会写诗相送。

但是官员给的钱总是很少,让他的生活始终处于困顿状态。

三是亲戚朋友的资助。

他的好朋友李白家中富裕,有钱,俩人成了好朋友后,可以吃肉喝酒,但还是有限。

当然,吃到酒肉的杜先生还是感激涕零,现在留传的诗有十多首就在感谢李先生,而李呢?仅仅回赠了二首。

天天吃李的,人家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况且交往时间不长,不在一起了,自然就没得饭吃了。

最后杜先生的收入来源就靠亲人的救济了。

他写了很多感谢亲人的诗,比如"邻居与园蔬"诗。

尽管杜先生非常努力了,但还是不挣钱。

主要原因是别人的资助有限,而当时的诗歌不值钱,杜先生写再多的诗,还是挣不到吃饭的钱。

所以住的房间只能是一间草屋。

结果大风一刮,把草屋也刮飞了,小孩子见到后,毫不客气把它捡回家,而杜先生只能站在对面怒吼。

杜甫的一生,从物质方面来说,是贫困潦倒,饥寒交迫的一生。

自己穷不说,还让家人跟着一起受累,或许算是诗人的宿命吧!

我希望现在的诗人不是。

(李苏章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