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5世纪后,欧洲的版图发生了剧烈变化,其中以东欧地区最为显著。作为罗马帝国最后的支柱,东罗马帝国此时可谓是苟延残喘,面对奥斯曼帝国的蚕食,它的灭亡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于是在灭亡东罗马帝国以后,奥斯曼帝国的扩张战略就成了影响它外交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为东边的莫斯科公国尚未崛起,这使得奥斯曼帝国将主要对手锁定为了哈布斯堡王朝,两国关系由此成为了争相相对的对手。

夺取君士坦丁堡后,奥斯曼帝国的军队长驱直入,吞并了整个希腊半岛,还将巴尔干地区纳入囊中,这让哈布斯堡王朝面临着东罗马帝国一样的命运,此后两国在军事上有交锋外,还在外交上屡屡交手,成为了一对知己知彼的对手。

到了16世纪后,随着奥斯曼帝国军队兵临维也纳城下,两国关系自然是到了冰点,那么纵观整个16世纪,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关系究竟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初次在军事上成为对手

早在奥斯曼帝国崛起后,控制了整个小亚细亚半岛,曾经的古典贸易通道就已经面临着堵塞的危险了。

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对外扩张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彻底控制通商口岸,不再仅仅沦为一个赚差价的中间商,于是奥斯曼帝国依靠控制商路赚取了丰厚利润,使得欧洲各国对此高度不满。

就在奥斯曼帝国持续针对东罗马帝国领土扩张的时候,北面的哈布斯堡王朝就积极支援东罗马帝国的抵抗运动,还将君士坦丁堡和罗马这两座城市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哈布斯堡王朝一方面希望东罗马帝国将强敌抵御在欧洲之外,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对古典贸易通路的依赖,积极拥抱大航海后,探索的新商路,出于这两个原因,哈布斯堡王朝还派出军事支援东罗马帝国的抵抗运动,使得它与奥斯曼帝国成了军事上的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奥斯曼帝国成为军事对手后,这种情况一直从15世纪持续到16世纪初。当奥斯曼帝国拿下了君士坦丁堡后,哈布斯堡王朝派出的支援部队也遭到了沉重打击,于是哈布斯堡王朝在将部队后撤的过程中,也启动了与奥斯曼帝国的谈判。

不过早期奥斯曼帝国在军事上节节取胜,对哈布斯堡王朝的态度便是咄咄逼人,这让两国都在抓紧对互相进行了解,以做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就这样因为战争的影响,两国在官方层面上都加深了互相的了解程度。

军事上的节节败退,成为了一根导火索,这促使了哈布斯堡王朝内部出现反复的动摇,从原来的割地赔款到此后的要求成为附庸国,外交上的被动让它完全丧失了话语权。

于是哈布斯堡王朝在这种被动外交处境下,更加偏向于加深与欧洲各盟国之间的关系,甚至促使罗马教廷承认莫斯科公国对东罗马帝国的继承地位,以此来博得在与奥斯曼帝国谈判中的筹码,两国关系在这一段时间里也是处于僵化状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利用对抗成就强国地位

随着哈布斯堡王朝内部出现了大量投降派,贵族阶层纷纷仓皇失措,使得国家外交出现了严重分裂。越是在这种危机时刻,那些负隅顽抗的人就愈加表现,可敌人却依旧采取轻视的目光,这也暗示了后来战局的逆转。

从整体战术部署来看,针对哈布斯堡王朝,奥斯曼帝国采用了过去针对东罗马帝国一样的战术,开始先用不断蚕食的办法,诱逼其主力出来展开决战。

哈布斯堡王朝在遭遇一系列沉重打击后,在谈判桌上面对咄咄逼人的奥斯曼帝国代表,自然是抬不起头来的,于是奥斯曼帝国便将整个哈布斯堡王朝的疆域视为了潜在殖民地,开始干涉这些地区的内政了。

无力阻挡奥斯曼帝国蚕食的哈布斯堡王朝,转而求援波兰和神圣罗马帝国,这让它被一个强国逼到墙脚后,所在的外交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哈布斯堡王朝也因此被给予了厚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够彻底吞下哈布斯堡王朝这块肥肉,奥斯曼帝国不断增兵,就连苏丹-巴耶济德二世都准备御驾亲征。当一切准备妥当后,巴耶济德二世亲征的消息便传到了维也纳,这让哈布斯堡王朝面对着一场空前的劫难,甚至让整个欧洲的命运都捆绑在了这一场战争之上。

于是哈布斯堡王朝趁机获得了欧洲各国乃至罗马教廷的坚定支持,从经济到军事上的援助可谓是样样不缺。

于是到了1529年的9月,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在苏丹的亲自指挥下攻打维也纳时,维也纳在恶战中奋战数月,终于击溃了来犯之敌,守住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同时也开始针对敌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击。

赢得维也纳守城战役的胜利,使得哈布斯堡王朝击退了强敌,在欧洲巩固了自身的强国地位,也让奥斯曼帝国不再低看哈布斯堡王朝,两国的关系随着军事上的互有胜负变成了一种正常化状态后,便得益于两国的政治需要,开始成为了外交上的合作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成为互利共赢的伙伴

维也纳一战如同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一样,成为了转折点的一战,哈布斯堡王朝在军事上得利后,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疆域也逐渐稳定,过去的敌对关系已经不再符合两国的需要了,于是在16世纪中叶后,哈布斯堡王朝率先利用外交手段重塑两国关系。

对于哈布斯堡王朝来说,击退了奥斯曼帝国后,不能让它一落千丈,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强敌,自己才有了如今的历史地位,这使得哈布斯堡王朝派出使者出使奥斯曼帝国,在伊斯坦布尔会见苏丹,希望修复两国关系。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阶层深知,如果暂时兼并不了哈布斯堡王朝,就要利用这个对手为自己创造利益,于是两国很快利用通商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的修好。

得到了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的通商条约后,源源不断的货物将涌向奥斯曼帝国的通商口岸,使得古典商道依旧能够发挥应有的价值。

当奥斯曼帝国得到了丰厚的商业税和关税收入后,也放缓了对欧洲的蚕食速度,转而谋求更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这促使了两国未来更加紧密地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合作上的基础,政治利益上的同化,自然让两国从敌人转变为了盟友,从日后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的利益争夺中可以看出,在邀请奥斯曼帝国作为调节国后,可以让它明显减少军事上的付出,从而获得更加丰厚的政治回报。

于是在16世纪晚期的这段时间开始,哈布斯堡王朝与奥斯曼帝国不仅成为了商业上的合作伙伴,更是政治利益上的盟友,体现地缘政治发展的深意。曾经打得不可开交的两个强国,居然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和好,看似不可思议,实则为一种必然。

在经历了一系列大战后,双方也基本打成了平手。既然都无法消灭对方,就从对方身上谋利,这一点在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帝国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两国在停战后,逐渐转变为了互相的贸易伙伴,此后还在政治利益上结成了盟友,让它们从过去的敌人变成了日后的伙伴,体现国家利益在发展中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