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兆棠,字澍甘,出生在湖南桂阳的一个官宦世家,父亲陈士杰是曾国藩的重要幕僚。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他聪颖博学,曾入读几大书院,但始终考不中进士。无奈之下,他只能通过捐官的方式进入仕途。

1895年,36岁的陈兆棠出仕,为官的第一站是在四川。当时四川匪患严重,百姓苦不堪言。陈兆棠以剿匪为己任,组织团练,开展清乡运动。他先后担任兴文知县、崇庆州知州等职,以重赏峻刑治理地方。他打击了当地的大匪张老光子等人,消除了匪患

1899年,成都府知府刘心源听说陈兆棠在剿匪方面很有经验且大获成功,便将他调到四川匪患最严重的崇庆州。在崇庆州,陈兆棠大展身手,让盗匪绝迹。同时,他也清正廉洁,对投降的盗匪也给予宽容和教化。崇庆州被治理得河清海晏。此时的陈兆棠开始崭露头角。

1902年,慈禧太后身边红人岑春煊调任四川总督。这位岑春煊对陈兆棠极为赏识,任命他为四川署邛州直隶州事。第二年,岑春煊担任两广总督时,便让陈兆棠跟着一起去。

当时,广西遭遇旱灾,清廷无力救济,百姓苦不堪言,匪患四起。陈兆棠奉命赴广西,主要任务是平定匪乱。他实行“就地正法”的政策,让百姓互相揭发,一经发现就杀无赦。他组织了一支1500人的“两广棠字全军”,参加了70多场战斗,横扫广西各地。他成为岑春煊在广西的得力干将。这场战斗,也让陈兆棠从文官转变为武将。

陈兆棠在广西平定了匪患后,随岑春煊赶赴广东,任惠州知府,主持清乡工作。广东因历史原因,素有“天下盗匪最多的地方”的称号。陈兆棠到了惠州,也是头疼不已。于是,他把一贯实行的重典治乱的政策进一步加强。

在惠州,陈兆棠对土匪的政策是“绝后患”。可是,陈兆棠来了广州的消息传开后,那些真正的大盗大匪,早就逃之夭夭。剩下的,只有一些小偷小摸的人。但陈兆棠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被抓来的“土匪”,也不审问,统统就地处决。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冤案。据说,陈兆棠上任仅一个月,就杀了“盗贼”1000多人。陈兆棠治理惠州3年,杀人超过3000人。因此,陈兆棠也得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外号:“屠伯”。

陈兆棠在惠州的所作所为,引起民愤。陈兆棠也从“剿匪英雄”变成了人民群众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才有了开头陈兆棠应两广总督张人骏之邀,担任潮州知府的一幕。可担任潮州知府后,陈兆棠依旧我行我素,“一日报诛三百人”让人胆颤心惊。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很快,潮州便落入革命军手中。陈兆棠也被革命军所擒。他被押至署前的照壁下枪决。身中13枪而死。时年52岁。身边仅只有一块写着“处决民贼陈兆棠以谢天下”的几个大字陪着他。

他临刑前写下遗言:“不死于君,不死于国,死于因果。”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悔恨,也暗示了他对满清的忠诚和对革命的无奈。他知道自己是为了维护满清的统治而杀人,但也因此招致了民怨和报应。他没有为君王而死,也没有为国家而死,而是死于自己的罪恶和因果。这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