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是指在乡镇一线的最基层干部,是行政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在抗洪抢险、森林救火等突发事件中,总能看到他们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的身影。

对于乡镇干部来说,连续加班和值班是常态。一个月能休息一两天就不错了,即使休息了也不让人消停、不让人安心。在家静静地睡一天、和家人一起出去转转、和朋友聚会一下这些常人简单的休闲活动,已经成为乡镇干部的奢望。选择了这条路,路还漫长。路上的辛酸、个中滋味,谁知?

本文作者是一名挂职干部,在H省C县挂职副县长,此文是他挂职几个月来对乡镇工作接触后的一点思考,也许这也正是你的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误读的乡镇干部

一、无事可做的乡镇干部?

在收缴农业税费的年代,乡镇干部一年有相当多的时间花在这些工作上面,取消农业税费后,很多人都认为乡镇干部的工作量大量减少了,甚至是无事可做,真是这样吗?事实上,群众只关注了减去的部分,却没有看到乡镇工作的全部工作量。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政机关部门所有的工作都要在基层落实。 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一票否决制工作;可能会被诫勉谈话的工作;一个县100个科局单位设定的100多项绩效考核工作等等。

经过改革后乡镇,乡镇干部的人数在精简,大多数乡镇干部的编制都不是满编,以笔者挂职的C县T镇为例,该镇有2万8千人,96平方公里,辖4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但是镇政府工作人员只有18个,就是这些工作人员承担了上述所有的工作。

其次,乡镇政府是一级政府,但却不是一级财政。乡镇的各项经费支出,既没有预算,也没有决算,基本没有财力。基础设施建设、惠民工程都要进行,但经常是上级拨款有限、县里配套没有保障。

另外,每年还有很多非常规、临时性的工作和活动需要参加,这都需要资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乡镇干部尤其是书记、镇长便有了一项重要工作:各处化缘找钱,碰钉子、受冷眼、求爹爹、告奶奶,其中艰辛难与人说。

二、不为群众服务的乡镇干部?

没有为群众提供有效高质的服务,是目前群众对乡镇干部工作的整体的、负面的评价。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几个。

首先,乡镇无权服务。改革的方向应是乡镇政府从管理型到服务性,但是现在权力上收、乡镇职能弱化,乡镇无事权,政府可直接提供的服务不多,乡镇干部只是协调办事,不能决策;只能向上反映问题,不能具体解决问题。

其次,乡镇无钱服务。 大多数乡镇的经济状况都不是很好,对于让群众直接收益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公路维修、小城镇建设等公益事业,乡镇无钱或只有很少的资金投入。第三,干部无暇服务。为维持常规工作的运转和应付上级名目繁多的考核、中心工作,乡镇干部经常处于分身无术的窘境,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群众。

另外,乡镇干部待遇差、事务多,干部为民服务的积极性也不高。 上述几个原因都导致了乡镇干部给群众的服务难以到位,质量不高。群众的问题不能在基层解决,就势必采取上访的方式以期解决问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干部和群众对立,形成沟通障碍,问题更难解决,服务无法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低素质的乡镇干部?

乡镇干部是“泥腿子干部”,政治敏锐性不强、文化层次低、法律意识不强,整体素质低,很多人提起乡镇干部都是这样的评价,现在的乡镇干部是否都是这样,素质提不高的原因何在呢?

首先,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得不到优化。 乡镇干部流动性很小,近年来虽也有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加入,但是数量很少,由于乡镇待遇低,城乡差别大,年轻干部望提拔、等进城的心理比较迫切,能写会说的年轻干部也经常被县直机关借调,然后调走。要成长为一个能应对各方工作的乡镇干部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年轻干部调离过快,既削减了乡镇干部队伍力量,队伍结构也得不到合理优化。

其次,乡镇干部的知识结构很难提升。 乡镇工作的内容繁杂,而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矛盾突出,群众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因此乡镇干部需要“多面手”的特殊身份,对其知识结构、处理事件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乡镇干部的知识结构更新慢,乡镇干部知识“需求”多样化与干部教育“供给”相对不足,一些针对乡镇干部的培训,其培训内容大多与乡镇干部的需求也是脱节。同时,乡镇工作要求随时待命、经常下村,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乡镇干部的工学矛盾突出。

另外,干部待遇低,大多数乡镇干部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学习的积极性都不高。 乡镇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层级,而乡镇干部则是党联系服务群众最直接的纽带。

对乡镇干部面对的尴尬处境如果不予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改变,乡镇干群关系无法得到改善,基层的矛盾将会不断酝酿升级,最终将影响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