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我们要一菜一汤。”

1950年,成都一家饭店里,来了三位解放军,他们点完菜后,老板娘立刻从后面走出来,又询问了一句:“你们是要一菜一汤吗?”

解放军点点头说:“是啊,再给我们来点红高粱米饭。”

老板娘一听,眼睛突然一亮:“三位请到一号雅间。”

当三名解放军跟着老板娘,来到那间安静而又隐蔽的雅间后,老板娘忽然泪流满面地说:“10年了,我总算把你们等来了!”

然而,当解放军说出另一件事后,老板娘当场晕了过去。

这个餐馆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三名解放军和老板娘,又是什么关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这家餐馆坐落在成都市祠堂街,他的老板名叫车耀先。

别看他开了一家餐馆,其实他原本并不是个厨师,他的真实身份,是中共川康特委的一名地下党员。

这家餐馆的老板娘名叫黄体先,原名叫黄三姑。

1908年,十几岁的车耀先在老家大邑县当学徒的时候,认识了邻居杂货铺的一家人,就是黄三姑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耀先

那时候,车耀先人很机灵,长得也精神,黄三姑一看就喜欢上了。

而车耀先,也喜欢这个漂亮的姑娘,经常有意无意地朝着黄三姑身上瞟。

那天,车耀先的师傅从外面回来,感到身上有些冷,就让车耀先去隔壁打酒。

当时,只有黄三姑在看店,看到车耀先来买酒,她一下子就把酒壶全给打满了,车耀先看着姑娘娇羞的样子,什么都明白了。

年轻人有了心事总是藏不住的,两个人眉来眼去的样子,也被车耀先的师母看在眼里。

那个年代出门在外,师母就等于母亲的角色,于是她就到隔壁给车耀先提亲,没想到,黄三姑的母亲一口回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三姑

原来黄三姑已经被父母许配给了别人,对方的家里是贩烟土的,家底很丰厚。

备受打击的车耀先,没办法看着心爱的人在眼前,却不能成就姻缘,于是,就参加了川军,加入了刘湘的部队。

02

加入川军之后,车耀先因为打仗勇猛又有点文化,很快升为连长。

车耀先的母亲听说儿子在川军,就托他的师母,给儿子物色一个媳妇。

师母这才想起来,黄三姑那边因为男方做生意赔了钱,付不起彩礼退婚了。

于是她立刻去黄三姑家提亲。如今黄三姑已经很难找婆家了,她的爹妈自然是满口答应。

就这样,一对分别了好几年的有情人,竟然把姻缘又续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耀先一家

婚后,车耀先给黄三姑改名叫黄体先,并叫她识文断字。

1927年,刘湘指使王陵基,在重庆大肆屠杀爱国群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三一”惨案。

惨案发生后,心怀爱国热情的车耀先彻底,对军阀失去了信心,带着妻儿离开了刘湘。

1929年,车耀先加入了共产党,考虑到他在四川军阀的人脉和经验,党组织决定让他从事地下工作,一方面了解国民党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找时机策反军政要员。

为了给自己打掩护,车耀先和黄体先夫妇二人在成都开了一家面馆,专门供地下工作者接头用。

后来,为了接待一些军政要员,车耀先又扩大了规模,开了一家上点档次的“努力餐楼”,以便摆酒宴和各路人马培养感情。

随着餐楼越做越大,车耀先还悄悄在这里开办了一本爱国杂志——《大声》周刊,专门弘扬爱国精神,揭露国民党的阴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周刊影响力增加,一些特务也盯上了车耀先和努力餐楼。

1940年,国民党指派特务抢劫米店,还嫁祸共产党,并逮捕了一百多共产党员,其中就有车耀先。

监牢里,特务让车耀先承认抢米事件是共产党干的,这样就可以把他放了,但车耀先断然不肯这样做。

于是,特务就秘密把他关进了渣滓洞。

03

得知丈夫被抓,黄体先一点办法没有,只能在店里苦苦地等。

就这样,10年过去了,黄体先终于等来了那句“一菜一汤”。

原来,这句是他们之前的街头暗语,只有客人点出“一菜一汤”,黄体先才会亲自出来迎客。

然后,当客人说出“再来点红高粱米饭”时,黄体先就会把人引到二楼雅间。

这样一来一往,暗号就算彻底对上了。

这一次,来人是西北军区的副司令员王维舟,他专程过来,是想告诉黄体先,她的丈夫车耀先的下落,但这个消息,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维舟

原来,车耀先被捕后英勇不屈,始终不愿意配合国民党去诬陷共产党,更不愿意听从敌人的安排,投靠国民党。

1946年,蒋介石亲自下令,杀害了包括车耀先在内的一批革命者。

后来,组织上曾想找回车耀先的遗体,但是早已被国民党毁尸灭迹,尸骨也难以找到了。

听到丈夫去世的消息后,黄体先精神上备受打击,眼前一黑就晕倒了。

醒来之后,黄体先觉得自己再也没有精神支柱把这个努力餐厅开下去了,于是,她决定把这个餐厅交给国家。

而后,她一个人带着他们的子女,以开小卖店为生,并拒绝了国家给予的补助。

或许是思念丈夫心切,黄体先的身体每况愈下,在1954年因病逝世。

2008年,成都市青羊区组织部重新整修了“努力餐”,以此来纪念当年的革命工作者,并用来对后人进行党史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革命胜利,走过了艰难的旅程,连自己的亲属,都成了革命事业的奉献者。

他们为国家和人民献身的时候,从没想过回报,甚至很多革命者家属,主动放弃国家的帮助,始终在用自己的意志和忠诚,谱写壮丽的诗篇。

向老一辈革命家和与他们共进退、共患难的家属们致敬!

---end---

作者:沐风

编辑:池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