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日本这片土地上有一丝不苟的农民,对待每一粒大米都如同珍贵的宝石般呵护备至。梯田精致可爱,仿佛是从明信片上走下来的风景。日本农业一向在质量和工艺上享有盛誉,他们的小规模、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孕育出了顶级的农产品。

然而,在这些美好的描述背后,我们却常常忽略了日本农业部门过去频频曝出的丑闻。

历史上,日本农业曾经历过不少令人震惊的丑闻事件,这些事件并不比中国过去发生过的农业问题来得轻微。

部分媒体无故吹捧日本农业,神化日本农业,又是出于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层出不穷的日本农业丑闻

层出不穷的日本农业丑闻

虽然时间可以冲淡许多记忆,但那些曾经令日本农业蒙羞的丑闻,如毒奶粉、地沟油、毒大米、篡改食用期以及成分造假等事件,却的的确确真实地发生过。今天,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曾经的阴霾历史。

1955年的森永毒奶粉事件:

日本森永公司的毒奶粉事件震惊了世界。在奶粉加工过程中,森永公司被曝出添加了有毒的砒霜,导致超过12000名儿童出现发烧、腹泻、肝脏肿大、皮肤变黑等症状。

最终,130名儿童因此丧生。这一事件对日本的农副产品和食品安全监管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日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森永毒奶粉事件这也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食品安全丑闻之一,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入20世纪60年代,日本再次爆发了地沟油危机。当时,日本已经开始加大对地沟油的限制和惩罚力度,地沟油不能在国内销售,只能转卖到台湾。

2007年的北海道篡改水果食用期事件:

日本北海道的白色恋人生产商石屋水果公司篡改产品保质期的丑闻被曝光,导致该产品被彻底下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的日本“毒大米”事件:

大阪米粉加工企业三笠食品公司将制造工业胶水用的有害米当食用米出售。这些工业用米中含有高致癌性黄曲霉毒素、杀虫剂甲胺磷等有害物。千吨“毒大米”流向市场,问题大米流入日本24个都府县,危害波及日本全国。

2015年的日本秋田肥料制造商成分造假:

日本全国农业合作社(JA全农)公布了秋田市的肥料制造商“太平物产”制造的肥料中有造假成份。虽然对健康无害,但是肥料成分不足,有机原料的比例很小。

据全农介绍,位于秋田等4县的太平物产工厂生产的783个肥料品牌中,抽查的726个品牌的肥料成分与肥料袋上记载的成分不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农业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般完美无瑕。过去的食品安全问题给日本农业和食品工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得它们声誉受损,负面影响深远。

同时,日本农业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日本农业效率低下,农民人口老龄化,还有一些问题与土地利用和农业可持续性有关。

日本农业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日本大部分家庭经营的农业规模较小,缺乏规模经济超过70%的土地所有者年龄超过60岁,近10%的农业用地被遗弃。

日本的大多数农民都在老龄化,而进入这一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种人口结构的转变,引发了人们对农业实践是否长期可持续的担忧。农业就业人数已降至以前水平的四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大量的小规模非全职农民的存在,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这些农民,虽然在日本农业中占据着重要的比例,却往往对农业经营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扩大农田经营规模和改善农业经营状况的决心和行动。

这导致了日本农业生产力低下、成本高昂,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日本政府对农业的过度保护,已经让日本农业形成了一条依赖之路。这条路阻碍了农业现代化问题的妥善解决,使得日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由于日本社会的各种经济和文化因素,日本的结构性农业政策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使日本农业陷入了明显的发展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日本拥有丰富的农业传统,但某些食品仍依赖进口,尤其是小麦和大豆等主食。这种对进口的依赖,引发了人们对粮食安全,以及日本农业在面临外部干扰时满足国家需求的能力的质疑。虽然农业、林业和渔业与采矿业一起构成了日本经济的主要部门,但它们加起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日本只有20%的土地适合耕种,农业经济得到了高度补贴。

警惕媒体过度吹捧日本农业

警惕媒体过度吹捧日本农业

中国出现的过度吹捧日本的风气,其背后或许隐藏着复杂的因素和动机。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有时可能会过于夸大某些现象,导致公众对某些问题的认知产生偏差。比如,媒体常常频繁报道日本农业的优点,却对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时。公众很可能因此对日本农业产生过度的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利益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些利益集团可能会通过操纵舆论,塑造对日本的正面形象,以推动双方的合作或促进产品的顺利销售。

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国内外势力可能企图通过塑造日本的正面形象,来影响中国民众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进而对国家的发展方向或凝聚力产生负面影响。

日本外务省曾邀请一批中国的网络大V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日本。这些被邀请的人在访问结束后,对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和吹捧。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反思,因为这并不是简单的“用钱收买”就可以解释的。

有报道指出,日本企业也有一套独特的方式来“收买人心”。他们通过塑造和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吸引和影响人们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日本农业在面临丑闻和如何改善困境时,中国也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和借鉴。

日本农业丑闻引起了日本人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和讨论,从而推动了日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高了食品安全标准。

从食品丑闻走出来的日本,建立了非常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日本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有严格的法规和监管,尤其是在食品标识、溯源体系、化肥农药使用等方面有较为严格的规定,位列全球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老龄化与土地短缺问题,日本农民采取小规模加智能化的做法。日本的农场虽然规模较小,但无论是实际面积还是年销售额,都在逐年扩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技术、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日本农业中的应用趋势日益明显。有了卫星图像和人工智能,即使是日本小农户也能以可承受的成本适应数据驱动的农业。

另外日本在农业品牌和营销方面很成功。日本农产品善于通过复杂的包装、品牌和故事来营销,以吸引消费者的情感和愿望。这种营销策略不仅提高了日本农产品的感知价值,而且培养了对整个日本农业的积极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诸多方面,中国农业已经反超日本

在诸多方面,中国农业已经反超日本

日本,素以品质与工艺著称,其小规模、劳动密集的农业生产方式虽孕育出顶级农产品,却难以在现代农业的效率和扩展性上引领风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在农业方面所展现的某些优势,中国同样有望逐渐习得。然而,中国在农业上所拥有的独特优势,却是日本长久以来都无法企及的。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不仅拥有辽阔的疆域,更有着多种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从东北的黑土地到南方的热带雨林,从西北的干旱草原到东部的湿润水乡,使得各种农作物和动物都能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这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性。与日本相较,中国的农业优势不仅在于其庞大的规模与数量,更体现在农作物种类的丰富多样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拥有众多独特且优质的农作物品种,从北方的五谷杂粮到南方的热带水果,从高原的特有作物到沿海的渔业资源,无一不展现着中国农业的多元魅力。这种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性,不仅为中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得中国在全球农业舞台上独具一格,优势显著。

农业自给率,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日本由于人口众多、土地狭小、农业资源禀赋较差、耕地不足,粮食自给率偏低,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度较高。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流失、耕地非农化等问题。然而,通过借鉴和分析日本农业结构变化的实践经验,中国的农业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超越日本的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业结构调整方面,中国更是调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鼓励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生产,实施农产品价格补贴,对农机购置提供最高50%的补贴,调整关税以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农业总产值和农产品出口均居世界前列。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的农业在未来将继续保持其独特的优势。

中国人普遍对日本有复杂的感情,在此借用电影《教父》里的经典的台词:“让朋友低估你的能力,让对手高估你的弱点。”

这个道理用在与邻国日本的相处上也挺合适,而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这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策略性的智慧,争取在与对手日本的交往互动中,为自己争取更有利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