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在同志们的见证下,刘伯承元帅与汪荣华同志喜结连理,成为革命伉俪。两人的婚后生活十分和谐,汪主动当起了贤内助,负责操持家、照顾儿女,而刘帅则继续在外打拼,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荣华其实也是老革命同志,她年仅十三岁便加入少先队,次年进入红军担任学兵员,后来转往宣传部门任职,1932年,后方野战医院急缺人手,于是上级首长便又安排她到医院当护士,负责救治伤病患。长征开始后,她跟随四方面军由鄂豫皖出发,一路横穿湖北、陕北,进入四川,在与中央红军会师后转而北上,向陕甘宁挺进。

在此期间,刘帅因为伤病在野战医院短暂休养过一段时间,而负责照顾刘帅的正是汪荣华。两人在短暂的相处中很快便互相吸引,刘帅喜欢上了汪荣华的温柔,而汪荣华则倾慕刘帅的人品和才华,两人互相吸引,最终顺利谈起了恋爱。而等到长征结束后,在同志们的集体祝福下,两人步入婚姻殿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总共育有7个子女,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刘弥群同志,她生于战争年代,因为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无暇照顾她,因此她大部分时间都被托管在保育院。七岁时,她被送到陕甘宁边区政府创办的学校学习,期间老师曾询问她未来有什么理想,她歪着脑袋稍微思考了一下,随即大声喊道:我以后要当科学家,给八路军造子弹!

一直到抗战结束之后,刘帅方才返回延安,短暂和刘弥群待了半个月时间,期间刘帅一再勉励刘弥群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好参加革命,报效国家。刘谨记父亲的教诲,更加刻苦的读书,她的成绩也随之越来越好。解放战争爆发后,刘弥群跟着党中央一起向北迁移,以躲避国民党军的进犯,期间她还不忘学习,增长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后,刘弥群跟着父母到南京定居,1962年,她参加了高考,并顺利考中了名校北航,主修火箭发动机相关专业。毕业之后,正赶上动荡爆发,她没能分配到好工作,被迫到基层当知青,支援农业建设,与诸多同龄人一起在农场挥洒了数年的汗水。

时间来到1975年,刘弥群终于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入伍机会,被空军某部录用为科研人员,主要负责研发新的航空发动机。但刘弥群在仅仅在单位待了不到一个月,便被庞大的工作量和科研难度所震惊,进而开始打起了退堂鼓。刘帅得知此事后连忙写信给她,鼓励她坚持下去,不要轻言放弃,只要肯用心,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获得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父亲的鼓励下,刘弥群又重新振作起来,开始全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最终排除万难,成功研制出了全新的航空发动机,为我国的空军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刘帅为此很是欣慰,他不禁感叹道:弥群这孩子果真是好样的,也算是为国争光了!

也正是在第二年,刘弥群获得了党中央的嘉奖,并被安排到空军某军校担任高干。任期内,她专注于军校的建设,事事都为学生着想,在她的治理下,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政干部,其中有不少后来成为了空军的高干,刘弥群这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

57岁那年,经由中央军委批准,刘弥群被授予少将军衔,她也由此成为我国第一位空军女将军。不久之后,她被下放到作战部队历练,在某一次海空演习中,她深入一线,亲自指挥官兵们开展每一项演练,期间与官兵们同吃同住,全然没有一丁点架子。后来,指挥部召唤她返回后方,但她却婉拒了这番好意,继续盯在前线,一直到战斗任务顺利完成后方才回到后方,向首长们通报了战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新世纪,刘弥群感觉到自己的精力严重不足,在处理一些复杂军务的时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她便选择退出一线,转往二线任职,将关键岗位让出来给年轻人。晚年的刘弥群致力于为父亲撰写回忆录,通过自己的视角讲述了有关刘帅的一系列趣事,为研究近代史以及军史提供了珍贵的素材。曾经有人让刘弥群评价一下自己和父亲的关系,刘弥群稍加思索后,认真的回答说,如果没有父亲的引导,自己断然不会取得今天这般成就,自己会永远感念、铭记父亲。现如今,刘弥群已经80周岁,在此我们也祝愿她长寿安康、生活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