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加冕之前,眼见相国吕不韦为秦国的强盛和推进统一大业,日夜操劳,立下显赫之功,心里是九分高兴,一分不安。平叛活捉嫪毐之后,便是刑讯叛乱首领,经过五个月的审讯,从嫪毐的嘴中得知:嫪毐的入宫是吕不韦的举荐。这个事实使得刚刚亲政的秦王猛然地惊醒了,严峻的宫廷生活,冷酷的政治斗争,使他不得不对吕不韦心存戒备,以防再生不测。

在审讯的五个月中,亲政的嬴政除了更加勤奋地批阅奏章,也更加手不释卷地努力学习钻研。他一字一字地审读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并且读一句便在书房中踱步思索一番,每天还与不同的博士分别讨论一两个问题,甚至亲自找来吕不韦推荐的参与著书的门客讨教。对《吕氏春秋》这部著作,秦王真是做到了天天读、日日议的地步。通过学习、讨论和总结,秦王政看出了吕相国编著《吕氏春秋》的用心,也分析出了他和吕不韦思想观点的异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古一帝秦始皇》

还原秦始皇真实、立体、全面的一生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4年5月

定价:58元

《吕氏春秋》是要成为秦王政的一部治国蓝图,为解决年轻的秦王政治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统治天下的理论原则和政治主张。书中提到“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这表面上是要秦王政学习“古之圣王”,其实是要他以吕不韦为师,听从“父”的教诲,成为仲父所期望的未来霸主,统一天下。

从十三岁继位以后,嬴政就告别了少年时代,每日学习治国之道。在少年君王先祖留下的遗产中,他发现秦国自商鞅变法,百多年来一贯崇尚法家而轻慢儒家,形成了秦国特有的法治传统。

秦古籍中记载:商鞅从卫国入秦,游说秦孝公的时候,先以“帝道”“王道”说秦孝公,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不感兴趣地说:“你讲的这些大道理距离现实太远了,我急着想在生前就扬名天下,怎么能等到几百年之后才成就帝王之业呢?”商鞅这才以“霸道”再说秦孝公。“霸道”讲的是怎么以法治国,解决的是尊君抑臣、奖励耕战、改革内政、以战去战、以杀去杀等现实问题。总之,讲的是富国强兵之术。商鞅说得眉飞色舞,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连声说好,从此委任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了一流强国。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的百余年中,法家的“霸术”已经形成体系,成为帝王之术,成为秦朝各代君主特有的法制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古一帝秦始皇》

还原秦始皇真实、立体、全面的一生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4年5月

定价:58元

在卫、韩国出生成长的吕不韦,对秦国的传统和国情,虽然有所知,但也有所不知。由于他到处经商,四方交游,见多识广,对中原一带流传的儒、道、阴阳等诸子之说,均有接触,所以在治国理政中,没有尊重秦国的法统,而是明显带有儒、道的政治思想色彩。

粗略而言,吕不韦和嬴政的治国之道有五大分歧:

一、关于君位继承:吕氏提倡“禅让”“贵公”,反对“家天下”。而嬴政则坚决贯彻“家天下”传统,要“传万世”。

二、关于地方政权的设置:吕氏主张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仍要广泛建立“分封制”,嫪毐曾经就以太原郡为封邑。而秦王政对受封的嫪毐深恶痛绝,再也不能容许“分封制”的普遍存在。

三、关于君和民的关系:《吕氏春秋》摄取了儒家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观点,主张“顺民”“爱民”。“禅让”“分封”“民贵君轻”这些儒家的政治主张,崇法轻儒的秦王政是坚决反对的。对于广大庶民,在唯我独尊的秦王政的心目中,不过是一群供他驱使、利用甚至任意虐杀的奴隶。

四、对于如何治理人民:《吕氏春秋》并非绝对排除法治,而是主张“刑”“德”兼施,“德治”与“法治”并行,以“德”和“义”为主。吕氏这样既讲“仁义”“爱利”,又讲“适威”的政治主张,克服了当时法家唯法是治、摒弃仁义道德的片面性,而秦王政一贯坚持以“严刑峻法”治理百姓。

五、在君道方面:《吕氏春秋》根据道学,主张君主“无为”而治。秦王政恰恰与此相反,他主张“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是一个事必躬亲、强力疾作的人,怎能让他垂拱无为而治呢?《吕氏春秋》针对这一问题,载录了有关“任贤”“择相”“知人”“纳谏”等限制君权的一系列论述。书中旗帜鲜明地反对君主自负、专独和骄暴,对照统一后秦始皇的暴政统治和自我神话的种种表现,人们不得不佩服吕不韦的眼力和勇气,他在政治上的卓识和思想上的超前性,明显高出李斯、尉缭等人一筹。也正因为如此,《吕氏春秋》引起了秦王政的强烈反感,成了他和吕不韦在思想上怎么也不能解开的一个死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古一帝秦始皇》

还原秦始皇真实、立体、全面的一生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4年5月

定价:58元

随着审讯嫪毐案情的发展,吕不韦向太后举荐的事实已证据确凿,昔日的仲父竟是生母的情夫,这把秦王政心中仲父的形象整个儿地击碎了。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罢了吕不韦的官,把他遣返至洛阳封邑养老。虽说已把吕不韦打发出咸阳,但仍不放心,又派人去打听他的动静。结果,秦王政接二连三地得到报告说,吕不韦到了洛阳,各国的使者都去看他,打探秦国的情况;有的国家还以丞相之位聘请他去做官,每日看他的人络绎不绝,要预约等候。秦王政又气又急,气的是吕不韦势比他强,简直就是未加冕的七国之君,急的是将来真让他去了六国,必成后患。

公元前235年,秦王政经过深思熟虑给吕不韦写了封信。吕不韦接到秦王政的信,百感交集。他依窗伫立,很久都理不清思路。

嬴政步步进逼,早已把他挤到墙角,现在又逼他全家迁到蜀地。千里迢迢,不死也得脱掉几层皮。就算是侥幸活下来,嬴政也不会放过他的,还会以新的罪名羞辱他。

也许是他自己的错,不该在被贬谪之余还不知收敛,但这有什么办法?他能谢绝来客吗?诸侯使者、名士学者、市井游侠找到他这里来,他就必须接待,否则他就不是吕不韦。

吕不韦明白了只有死路一条。他取出酒瓶,将酒倒在玉杯内,又将密藏的毒药倒了几滴,仰脖饮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古一帝秦始皇》

还原秦始皇真实、立体、全面的一生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4年5月

定价:58元

吕不韦自杀而死后,他门下的宾客数千人将其葬于洛阳北芒山,参加葬礼的人很多,场面很大。秦王政闻知此事后非常气愤,认为这是借给死人送葬向自己示威,便下令对参加送葬的人分别进行了惩罚:原是从三晋地区迁至秦国的人,一律驱逐出境;原为秦国人、俸禄在六百石以上的免爵流放;俸禄在五百石以下者,可不免爵,但也要迁走。

同时申明:“从今以后,若再有妄议国政、横蛮无道,如嫪毐、吕不韦者,一定要籍没其一门老少为奴。”

吕不韦死后送葬者之多,以及秦王政对他们的严惩,表明秦王政与吕不韦之间是一场争夺国家权力的严重的政治斗争。

秦王政除掉了吕不韦,同时也摒弃了吕不韦治国的政治蓝图。他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在法家理论的指导下缔造一个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