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EWS

发现

日前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

芮城太安遗址的发掘资料。

该遗址以仰韶、龙山时期遗存为主

龙山时期遗物呈现三里桥文化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一 太安遗址位置图

太安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古魏镇太安村东北部,1959~1963年晋南考古调查中首次被发现。该遗址南距黄河约3.5千米,东北距坡头遗址约20千米,西南距南礼教遗址约6千米,隔黄河东南与河南陕县三里桥遗址相距约50千米。

太安遗址所在区域地形破碎,遗址整体保存较差。经初步调查,遗址现存面积约20万平方米,包含仰韶中晚期及龙山晚期遗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1

2020年3月,为配合黄河板块旅游公路芮城县彩霞村至新村段项目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公路经过的太安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龙山时期灰坑3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2

3座灰坑分布零散,形制均为圆形袋状,应是储藏用的窖穴。其中H2形制规整,体量较大,残存容积约15立方米,复原容积约20立方米,坑底分布有炭粒、炭化植物根茎及少量黍、粟炭化植物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3

太安遗址出土陶器以灰陶为主,并发现少量灰褐、红褐陶。陶器器类丰富,有单把鬲、双鋬鬲、敛口斝、甗、折腹盆、敞口盆、卷沿盆、高领折肩罐、侈口罐等。石器有石刀、石斧、石凿、石刻刀等。骨器仅发现骨铲1件。

此外,考古队员还在发掘区周边调查共发现龙山时期白灰面房址5处、灰坑6处、陶片点20余处。从调查的情况看,龙山时代遗址现存面积约17万平方米,仰韶时期遗址面积残存约5万平方米。调查采集遗物有陶器、石器,分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断面上的白灰面房址(发掘区以北约50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安遗址调查遗存分布图

据该考古项目负责人薛新明介绍,陶器最能代表太安遗址的文化属性,其与河南陕县三里桥、芮城南礼教、夏县东下冯遗址龙山时期陶器无论是器类组合还是器形方面都较相似,应属三里桥文化遗存。

根据出土陶器的特征,可将太安遗址大致分为两期,H2、H3为早期,H1为晚期。经过对出土碳化种子的14C年代测定,H1年代为公元前2144~前1960年,H2年代为公元前2468~前2287年。太安遗址早期遗存应代表了三里桥文化偏早阶段遗存的特征。

部分出土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瓮(H1②: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耳杯(H1①: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耳杯(H1②: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耳罐(H1①: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盅(H1③: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管状器(H1①: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管状器(H1①: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陶片(H1①: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杯形器(H1①: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斧(H1①: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刻刀(H1③: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凿(H1①: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孔石刀(H1①: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孔石刀(H1①: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把鬲(H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盆(H2: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领折肩罐(H3: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铲(H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孔石刀(H3③: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凿(采: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凿(采: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刀(采: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刀(采:4)

图|考古汇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文/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来源:山西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