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是在实战中成长起来的革命将领,因而对于军队的管理有他自身的一套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邓公提出和平年代也要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和演习,以提高解放军整体军事素质,还能在演习中发现优秀指挥人才。廖锡龙就是在1981年军演时被邓公特别点名的优秀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事比武优异者

廖锡龙是贵州思南人,出生于1940年,18岁时应征入伍。在军队中,廖锡龙属于非常能吃苦、非常能训练的一类兵,他曾经在1964年的全军大比武中展示出自己过硬的军事基本功,获得了昆明军区刺杀比赛的第一名。

廖锡龙小时候因家境比较贫穷,没有读过几年书,虽然他业务能力强,在提干时却因为文化程度低而多次落选。但幸运的是,廖锡龙实战能力非常强,在一次演习时,被某位师级首长看中,从而得以继续留在部队任职,担任了作训科副科长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事演习突出者

但廖锡龙注定是要到前线作战的,平时制定训练计划、考核士兵训练对于廖锡龙来说,太不过瘾。1978年11月,廖锡龙到91团报到,担任副团长,而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获得了充分发挥。

按照中央军委部署,我军需要在1979年3月5日前撤离越南。但在撤退过程中,忽然发现距离我国边境非常近的一个越军据点没有被端掉,将来肯定是个隐患。看到了就不能置之不理,师部决定立即行动,将这颗“钉子”拔掉。

廖锡龙知道,这是一次临时军事行动,存在许多变数,因此在对营连级干部布置任务时,反复强调了实战要与周边环境相结合、要灵活机动实施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在不影响整体作战计划的前提下,指战员可灵活调整,灵活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在廖锡龙周密的计划组织下,这次临时作战获得了胜利,廖锡龙带领的连队更是被中央授予“英雄连”的称号。通过这次实际战斗,廖锡龙的现场指挥能力被进一步挖掘。

军事指挥决胜者

1981年,一场震惊海内外的军事大演习开始了。邓公兴致勃勃地坐在观礼台上观看军演,红蓝两军按照各自的军事部署顺利地完成了演习任务,得到了邓公的认可。在众多指挥将领中,邓公很是欣赏廖锡龙的指挥才能,当时,廖锡龙已经升任师长一职了。

邓公对旁边的其他干部说,廖锡龙现场指挥一气呵成,自身气质沉稳大气,是位不可多得的将才,一定要重点培养。有了邓公的这句话,廖锡龙今后的职业生涯可谓是一帆风顺。

但廖锡龙并不只是供他人欣赏的“花瓶”,而是能够冲锋打仗的真正将领。1984年,我军决定将老山和者阴山收复,廖锡龙就是执行军委命令的将领之一。但廖锡龙现场的操作,却是令在场的其他将领无法理解,纷纷替廖锡龙捏一把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廖锡龙的指挥实在是与他人不同,战斗开战时间是有要求的,延误战机会被送上军事法庭。但由于连续大雨,友军并没有按时抵达预定作战区域,此刻,若是廖锡龙的部队单独发起进攻,势必导致战士的无辜伤亡。

在评估了可能造成的后果之后,廖锡龙向指挥部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要等友军抵达作战区域且得到一定时间的休整之后,再发起总攻,这样更有胜算。因为廖锡龙的建议有理有据,故而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同意。

此战,我军以很小的伤亡代价一举获胜,廖锡龙的应变能力也得到了上司的肯定,这让廖锡龙再次回想起宋时轮的教诲,战争就是要合理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将战士们的牺牲降低到最低,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2000年,廖锡龙被授予上将军衔,2013年,服役55年的廖锡龙光荣退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