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叔同

弘一大师(李叔同)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最杰出高僧,其名字“叔同”出自《佛经》“伯叔壮志,世界大同”。他也是近代以来,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二十文章惊海内”,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多项才艺于一身,不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

最为人熟知的,是他作为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创作的那首《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历经百年、传唱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今天,我们说一个和他有关的风尘女子。这个女子叫杨翠喜,本姓陈,小名二妞儿,生于1889年,是清末至民国初年的京津名妓,也是传说中弘一大师的初恋。

杨翠喜的具体出生年月、身世等说法版本不一。一般认为,陈二妮儿出生在天津郊区杨柳青的一户农家,十岁那年因年景不好、父亲得了痨病,被卖给邻村一陈姓恶棍,后又被转卖给天津城里白家胡同的乐户杨茂尊。

杨茂尊把穷人家的女孩子买到天津后,教她们卖笑营生、逼她们接客为娼。当时,京津一带风行京昆和直隶梆子(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河北梆子),女戏子比卖笑生意红火,于是杨茂尊就将门下的杨翠凤、杨翠红、杨翠喜几位有戏曲演唱天分的“养女”送到天仙茶园学戏。

随着年龄的增长,杨翠喜出落得丰容盛鬓、圆姿如月,歌喉极其动人,十四岁时在天仙茶园一登台,便艺惊四座,随后成为红遍京津的梆子名旦。在天津当时的大观园、景春园、福仙楼、协盛园、会芳园等戏院茶楼,都经常能看到杨翠喜的倩影。

在当时捧场的人当中,有一个铁杆票友,名字叫做“李叔同”。李叔同,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原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河北区粮店街陆家胡同),系津门巨富“桐达李家”之后。

杨翠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翠喜

李叔同幼年饱读诗书,并受生母王凤玲影响,常到天津最有名的协盛园、福仙楼等戏院听戏。十七岁那年,在福仙楼结识了杨翠喜,相见甚欢。当时,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去为杨翠喜捧场,散戏后便提着灯笼陪着杨翠喜回家。杨翠喜交往期间,李叔同不仅为她解说戏曲的历史背景,还对其唱戏的身段和唱腔进行指导,使其表演水平得以大大提高。

自然而然地,李叔同和杨翠喜结成了亦师亦友的至交。他们一度以为两人可以缔结鸳盟,共度一生。当时,李叔同曾给杨翠喜写过两首《菩萨蛮》来表达自己的浓情蜜意。

  • 其一:
    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怕小言愁,言愁不耐羞。
    其二:
    晚风无力垂杨嫩,目光忘却游丝绿;酒醒月痕底,江南杜宇啼。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荫,朝朝香梦沾。

但是,李叔同二人的这段情缘却无果而终。起因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后,李叔同被传为康梁同党,为躲避清廷的通缉、偕眷至上海,和杨翠喜失去联系。杨翠喜被袁世凯手下得力干将段芝贵量珠聘去(量珠指丰厚的酬金)。

当时的袁世凯野心勃勃。段芝贵身为袁世凯的干儿子、拼命为袁拉拢满清王公,同时也为自己找一条升官发财的捷径。

段芝贵其时身份是道员兼天津南段巡警总局总办。那时,慈禧面前有个红人是庆亲王奕劻(kuāng),1906年、其子小王爷载振奉旨赶吉林督办学务,途经天津时,津门各界为其举行宴会。

身为天津名伶的杨翠喜出现在酒宴上,为来宾演剧侑(yòu)酒。唱戏中,她一双乌溜溜的媚眼,老是朝载振身上瞟,让禀性风流的小王爷心旌摇曳。段芝贵善于拍马逢迎,便怂恿杨翠喜身着戏服,到载振的面前当筵谢赏。等杨翠喜走过来,就被载振迫不及待地拉住手,色迷迷地望着,有一搭、没一搭地问长问短。

杨翠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翠喜

段芝贵看透了载振的心思。等到载振带着段芝贵送给自己老爸的寿礼、从天津商会筹措到的10万白银,依依不舍地返回北京以后,段芝贵接着就花1万2千两白银替杨翠喜赎了身,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她送进京城献给了载振。

这个进献活宝的活动非常有效。载振大喜,感谢段芝贵玉成美事,于是就在庆亲王奕劻面前,夸段政绩卓著、心细才长,请求对他破格使用。庆亲王奕劻于是就奏请慈禧,慈禧即发上谕:“钦命天津巡警道段芝贵恩赐布政使,署理黑龙江巡抚,着即前往任事。”

段芝贵由道员而被赏布政使衔,署黑龙江巡抚,可是连升了三级。但是,天有旦夕祸福。清朝当时有条规定,虽然满汉大臣同时起用,但实权要握在满族大臣手中。当时的袁世凯势力已经很大。他以兴办新军起家后,历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和另一汉族大臣张之洞一起,提出君主立宪、限制皇权时,就引起了朝廷的大大不快。

一旦段芝贵到任黑龙江巡抚,那么,奉天巡抚唐绍议、吉林巡抚朱家宝、东北关外总督徐世昌,这几个人全部都是袁世凯的心腹爪牙,满清皇族根基所在的东北就完全成了袁世凯的天下。这是满清皇室不可容忍的事情。

经人点拔提醒后,慈禧开始有了警觉。一批皇清的忠臣孝子,纷纷开始想办法,要把袁世凯拉下马来。于是,近代史上有名的“丁未大参案”就此开始。他们觉得一下子将矛头对准袁世凯会非常唐突,于是资历平平、声望不足的段芝贵就成了目标。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段芝贵色贿小王爷的事情渐为世人所知。1907年3月,《京报》载文披露此事,轰动了京城。

1907年5月7日起,御史赵启霖、邮传部尚书岑春煊相续上奏折参劾段芝贵。各大报刊如《申报》《时报》等不惜版面追踪报道。慈禧得知情况后大怒,再颁上谕将段芝贵革职。接着又派醇亲王载沣,和大学士、人称“寿州相国”孙家鼐详细查办此案。

此时,段已在赴任途中,接到革职上谕后如晴天霹雳,十分懊丧,但也只能中途折返。载振作为当事人,不得不主动具疏辞职。其父庆亲王奕劻结结实实地把他教训了一顿。为了一个茶园女伶,惹了一身晦气,载振不敢再沾杨翠喜一丝半点儿,索性把她送回天津。

杨翠喜(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翠喜(左)

这一事件因为发生在1907年,按干支纪年法为丁未年,所以,史称“丁未大参案”。在这个案件中,袁世凯、奕劻与其对手展开了拉锯式的明争暗斗,最终谁也没有捞到太多的好处。只有一人除外。这人是天津盐商巨富王益孙。

  • 王益孙系天津“新八大家”中的“益德王”之后。曾捐建南开学校,每月捐银200两作为南开日常费用。南开迁新址时,曾一次拿一万两银子作为建设费用。南开大学创建时,他带动、联络富户,一次性捐十万两银子。
  • 清末民初,天津的豪门巨富有“八大家”之说,版本不一。咸丰年间,最早说的八大家,分别是“益德裕高家”“天成号韩家”“杨柳青石家”“土成刘家”“正兴德穆家”“长源杨家”“振德黄家”和“益照临张家”。
    到了民国初年,社会上曾流传着一本韵语读物《天津地理买卖杂字》,对当时的“大家”给出的说法是:“天津卫,有富家,估衣街上好繁华。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振德黄,益德王,益照临家长源杨。高台阶,华家门,冰窖胡同李善人。”在这里,“大家”有九个,除天成号韩家、正兴德穆家、振德黄家、益照临张家、长源杨家外,又新起了“益德王家”“乡祠卞家”“高台阶华家”和“李善人家”四家。

王益孙原来一直在追杨翠喜,却难如心意。想不到“丁未大参案”一发,杨翠喜竟被小王爷载振送给自己,还额外得到一批丰厚礼物,这让他大喜过望。小王爷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希望王益孙代为掩饰,出一张假证明,证明杨翠喜一直是他的偏房小妾。这是个小CASE。王益孙人财两得,捡个大便宜。

  • 有文人得知此事后,写诗咏叹,如:
    其一
    送尽钿车拾翠人,一天余韵殿芳春。相逢无赖随萍水,坠落微怜杂溷茵。
    其二
    歌馆淡烟弹粉黛,帝城寒雪罨香尘;谢娘休负闲才思,台阁凄迷飞燕春。
    其三
    杜曲日返骄宝马,章台风急返香车;王孙直觉春魂断,海怨云愁有暗嗟。

杨翠喜的故事到此并未结束。1909年,宣统小皇帝登基后不久,武昌城炮声响起,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势力风起云涌。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内阁总理大臣,希望他控制的新军势力把革命烈火扑灭下去。

风情万种的杨翠喜和小王爷载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情万种的杨翠喜和小王爷载振

以段芝贵为代表的一批新军将领,手握兵符,唯袁世凯马首是瞻,一会儿在汉阳的龟山上驾炮,轰击武昌城的革命党人;一会儿又发表通电,叫宣统皇帝退位。在袁牙凯软硬兼施的手法下,宣统帝被迫退位。

袁世凯从孙中山手中接过临时大总统的桂冠。不久就任正式大总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共和国大总统。段芝贵等人由于拥戴之功甚伟,个个封爵受勋。那时,杨翠喜正二十出头,犹如鲜花盛开,岂愿芳华虚度?

于是,她就把王益孙丢在天津,三天两头到京城溜达,成了段芝贵时常带在身边的女人。杨翠喜经常在盛宴上表演她的拿手戏码。到北京后不久,就博得了几乎所有人的欢迎。

她替段芝贵写信、办事,陪他聊天、玩牌、出入上流社会,又时髦,又出风头,得到了大家的奉承。一旦她哪天登台唱戏,台下必将是一片叫好声。段芝贵虽说也是酒色场中的好手,但也经不起她的体贴服侍,对她依头顺脑。

为了满足杨翠喜的虚荣心,段芝贵经常放下自己的工作,陪杨翠喜兜风,参加各种宴会。对杨翠喜来说,她在京城的最大成功,当属成了袁世凯最宠爱小妾的好友,可以自由出入袁的寝宫。

那时,她经常到袁世凯小妾的房中,把宴会上每个人的表现模仿得淋漓尽致,将那些太太小姐们挖苦得一钱不值,以此博得小妾哈哈大笑。

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中,杨翠喜也忙里忙外、四处奔走,甚至还举行了大型的义演活动,为复辟做宣传、为袁世凯歌功颂德。当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在绝望中死去后,段芝贵背叛了袁世凯、也抛弃了杨翠喜。

此后的杨翠喜,就成为世人嘲弄的对象。不仅不为政界人士所容,而且连平民百姓都看不起她。她被认为是一个不祥的女人,甚至有人还把“丁未大参案”和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政坛闹剧都归罪于他。从此往后,有关杨翠喜的事情,世人所知甚少。据说,她一直活了八十多岁,直到六十年代初才在天津去世。

文史大家邓之诚先生曾作《书杨翠喜案》一文,这么评价杨翠喜:杨翠喜寻常里巷中人,非有倾国之貌;因缘时会,亦得挂弹章,腾万口。衰世乏才,乘时擅权者,率不能高于此辈,良可慨也。

如去嗟叹:若当初,杨翠喜和李叔同走到了一起,又将会是怎样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