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韩世忠在抗击西夏和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除参与平定方腊叛乱外,还为朝廷平定了建安范汝为、广西曹成等地的流民叛乱,立下卓著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世忠与岳飞作为抗金名将,所立功业难分伯仲,那么,为何在后世心中,二人名声相差悬殊?

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岳飞39岁含冤而死。身为一代名将,未能战死沙场,却死于奸臣之手,岳飞的悲惨际遇更易引发人们情感共鸣。人们为了缅怀这位民族英雄,将岳飞事迹改编成戏曲、评书、小说等各类艺术形式,使得英雄忠烈得以万世流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人的歌颂敬仰下,岳飞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与之同时期的功勋人物韩世忠,却未能享受到如此殊荣。在历史上,韩世忠同样遭受到秦桧迫害,不过,他最终逃脱险境,保住了性命,最终,老死于户牖之下。

在岳飞被陷害至死后,韩世忠对此愤愤不平,不愿依附奸相势力,气节崇高。尽管后来被夺取兵权,但他的生活并未受到影响。无权一身轻的韩世忠远离权力纷争,时常游山玩水,享受安逸的生活。

在此对比下,岳飞的下场无疑凄惨了许多,一生为国鞠躬尽瘁,临死也没有享受过安逸生活。他的这种悲壮结局,无疑更容易获得人们同情怜惜,且在艺术传播中更易触发内心情感。由此,岳飞在民间家喻户晓代代传颂,亦就合乎情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世忠虽没有岳飞死的那般壮烈,但是,他在中国民间,亦是广为传颂的人物。

韩世忠生性刚正耿直,嫉恶如仇,向来不与奸臣为伍。在秦桧独揽大权、控制朝野时,韩世忠不惧生死,毅然决然与腐朽群臣划清界限,哪怕见到秦桧,他也是出于上下级关系进行一拜,从不与之交谈。如此傲骨正气,悍不畏死,在秦桧时期实属少见。

在秦桧为首的主降派的唆使下,宋高宗欲要与金军议和,此举遭到了韩世忠、岳飞等多位将领的反对。二人屡次上奏朝廷请求发兵收复失地,而后皆被秦桧所干涉。眼见国家将亡,韩世忠再次上奏批评秦桧专权误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桧见此,遂唆使朝内爪牙上奏弹劾韩世忠,欲借助皇权将其除掉。宋高宗自然明白秦桧的意图,故意将奏折扣住,由此,韩世忠躲过一劫。与之相比岳飞则没有这种幸运,在宋朝主张议和后,岳飞当朝抨击秦桧集团言辞激烈,称“若是朝廷不同意发兵,他只能选择辞职回乡。”

岳飞言出必行,在未请示朝廷的前提下,他先后五次擅自辞职,回到庐山府宅养息。种种行为难免存在要挟君主的意味,进而使得宋高宗心生不满。尤其是当岳飞建议立孝宗为储君,更是触犯了宋高宗的底线,皇家内部之事岂能让一外臣插手,由此,宋高宗对岳飞更加厌恶。

加之秦桧在他耳旁三番两次诋毁岳飞,终使宋高宗萌生除掉岳飞的念头。一位皇帝及一位丞相,皆对岳飞产生杀意,这一刻,他的悲惨命运已然注定。一份“莫须有”的罪诏,如此轻易的剥夺了岳飞的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飞被杀时,朝内大多臣子皆知其蒙冤受屈,却慑于秦桧集团权势,皆选择相默不语。偌大的朝堂,唯有韩世忠挺身站出,愤怒质问秦桧:“你有何证据证明岳飞谋反?”秦桧以“莫须有”三字答复。

韩世忠反问:“仅凭“莫须有”如何说服天下苍生?”秦桧无言。尽管韩世忠据理力争,却依旧未能改变朝廷决断。最终,岳飞身死,他则成为秦桧恨之入骨的对象。若不是宋高宗有心保他一命,韩世忠亦难以逃脱秦桧迫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论韩世忠与岳飞的军事才华,谁能更胜一筹?

通过二人的生平战绩来看,军事才华应当是不分伯仲。在当年的乱世岁月,金兵铁骑南下侵宋,鲜少能有宋将能够逆其锋芒。而韩世忠、岳飞则做到了这点,作战能力可见一斑。至于为何岳飞要比韩世忠更加声名远播,除了上面我们的分析外,还与岳飞的征战起点有关。

韩世忠早年是军伍出身,岳飞则是起于民间,由此,民间百姓会觉得岳飞更加亲近一些。其外,双方在抗击外敌作战中,岳飞出征距离较远,且悲壮结局亦为其增加不少同情分。韩世忠虽为人正气,但与岳飞相比,还是存有缺点,即好色。这显然不太符合人们心中完美的英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飞被杀后,后任的统治者为他进行罪名平反,在内心有愧的情况下,自然会选择在民间正面宣扬岳飞之名,有利推动岳飞事迹以艺术形式传播,因此,岳飞之名得以于后世家喻户晓。

脱脱在《宋史》里对韩世忠评价道: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宋靖康、建炎之际,天下安危之机也,勇略忠义如韩世忠而为将,是天以资宋之兴复也。高宗惟奸桧之言是听,使世忠不得尽展其才,和议成而宋事去矣。暮年退居行都,口不言兵,部曲旧将,不与相见,盖惩岳飞之事也。昔汉文帝思颇、牧于前代,宋有世忠而不善用,惜哉!”

参考资料:

『《宋史·卷三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南宋名将韩世忠研究》、《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五·宋纪一百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