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网发布《让保健品真正“助老”不“坑老”》一文,内容令人深思。该文认为“老年人保健品市场迎来旺盛需求,但是一些企业没有将精力用于产品开发,而是钻研营销欺骗之道”,呼吁“深耕老年人保健行业需要树立正确价值观”。

老年人需不需要保健品?这是不言而明的事。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不但是老年群体本身的需要,也可以为社会缓解养老负担和医疗压力。

但是,中国大健康产业一面既是超级蓝海市场,一面又是尴尬的竞争红海。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存在重“术”而不重“道”的严重问题。在大健康产业,产品是根基,是道;销售是手段,是术。有道无术,不利于行业发展,固然不行;但有术无道,本末倒置,则决无可恕。

正是因为这样,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出现一个悖论:一方面,国家宏观政策一直在重视和支持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面对层出不穷的市场乱象,市场监管不得不拿出最为严厉的监管措施,甚至不免矫枉过正。

过去几年,中国的会销产业几乎被打上了“忽悠”老年人的标签,以至于所有针对老年人的销售活动都被警惕。但凡遇到有关老年人消费保健品相关的商业纠纷,先要不分青红皂白对企业或负责人先打三十大板再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这种严惩风向也逐渐影响到直销行业。甚至,很多直销公司明确拒绝60岁以上老人报单,出现老年人竟然没办法吃到心仪保健品的怪相。

为什么大健康产业很多销售方式都成为监管重点?就是部分企业过于钻营“术”,没有需求就制造需求,没有功能,就不惜添加违禁成分以实现产品的临时演示效果。实际上,很多本来很好的产品,一旦在销售中被蒙上这样那样的灰色手段,其本身的功能也沦为了骗术的帮凶,把产品变为市场的噱头,可惜可叹。

可以说,解决好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市场供应的简单粗暴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大健康市场的核心问题之一。谁能够解决这个矛盾,谁将率先走向保健品竞争的蓝海

就笔者观察,在大健康产业内,大春之道近年推出的企业陪跑训练,开始逐渐显露在融合健康产业“道”与“术”方面的特殊能量。大春之道创办人张大春是中国最早提出“健康观念治疗”的人,他将生活中的健康知识以最通俗易懂的“小段子”落地普及,让人们从生活中学习健康知识并普及健康观念,并最终用于健康的自我管理和调理。基于前期线上线下数百万学员,大春之道开始研发针对企业和团队的企业陪跑训练项目,直接服务于大健康产业从业人员,以扭转中国健康产业存在的上述乱象。

大春之道企业陪跑项目以健康观念、亲子教育、夫妻关系等为突破口,首先解决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需求和信任关系,再基于此建立一种有可能存在的商业联系,摒弃掉原有大健康产业中存在的焦虑制造、功能忽悠、收入诱惑、情感绑架等最令人反感的因素,最终实现一种自然的“不销而销”。

大春之道的这种培训项目,首先让健康产业从业人员从健康和谐的生活开启自身事业,成为与社会的润滑剂,可能将成为改变健康产业“道”与“术”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