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医疗创新到民生福祉,有一个绕不开的环节——成果转化。我国医疗器械领域专利数量在全球范围内遥遥领先,但真正转化为产品,走到临床一线的却相对较少。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校院所、医院等,医疗领域专利转化平均效能较低。“我们想做的就是提高转化率,依托中关村发展集团产业服务体系,打通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涛表示。

今年4月,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正式提出建设“医疗器械成果转化平台”。该平台主要针对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创业企业普遍面临的“产品研发周期长、审评审批速度慢、耐心资本触达难、创新产品进院晚”等难点,建立“支撑产品研发、提速审评审批、集聚耐心资本、拓展销售渠道”的“四位一体”服务体系,切实帮助医疗器械科研成果实现从“0-1”的转化落地和从“1-10”的快速发展。如今,中关村医疗器械成果转化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服务体系已经搭建完毕,批量转化合作正在洽谈中,一部分专利已经进入成果开发阶段,即将走向临床。

破解“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难题

谈及建设平台的初心,何建涛用了三句话:政府有号召,集团有部署,市场有需求。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提高成果转化效能。今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进行了详细部署,《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明确了“推动临床需求和市场导向的创新转化”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北京市的医疗健康产业发展,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成果转化平台负责人介绍。北京拥有大量高校院所、三甲医院等科研机构,科学家、医生们从临床实践中获得的科研成果,有些止步于“一个专利”,没有转化为临床产品,服务患者和民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原因在部分科技成果较为集中的地方,长期存在“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因为工作繁忙且不了解成果转化具体环节,所以“不愿转”。因为成果转化涉及专业领域多、对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高,所以“不会转”。因为转化流程繁杂且前景不明确,所以“不敢转”。

平台锚定这些医疗创新成果转化中的难点、堵点,精准疏通,是落实中关村发展集团“服务院校、院所、医院、院士”工作目标,赋能北京市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创新实践。

集成全产业链条要素搭建平台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信心建好平台,源于中关村发展集团全力支持给予的底气和园区多年发展累积的创新资源优势。

中关村发展集团有着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串联融资、知识产权服务等各个环节,并畅通了子公司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通道。中关村医疗器械园已注册179家医疗器械及生命科学企业,上市企业及子公司11家,占北京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的五分之一以上,集聚了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海外归国等高层次人才、行业领军人才20余人,还建成了科技金融、专业技术、人力资源、信息服务、政策支持、公共服务六大服务平台。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组织优势和信用优势,注重全产业链的深度整合与协同,把优质要素集成于一个平台,建成“四位一体”平台服务体系。平台组建专家团队,为研发“卡脖子”环节量身定制解决方案,让团队“少走弯路”,加快研发进程;在产品注册申报、生产许可等审评审批关键环节,匹配业内资深专家,提供一对一精准咨询,确保申报材料形式合规、支撑材料充分、符合审评审批规范,缩短获批时间;协调中关村发展集团系列基金和各类社会合作伙伴基金,与国内多家银行开展战略合作,为项目成果落地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还与国内大型CSO(合同营销组织)企业合作,搭建中关村普世专业化医疗器械流通服务平台,推动产品快速进入市场。

用好合作机制让干事“专业对口”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省心又高效。平台就是靠这样的合作机制,大幅提升了医疗创新成果转化速率。平台下设项目归集中心、概念验证中心、项目孵化中心、项目转移中心四大核心板块,形成了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项目归集中心负责“找专利、谈项目”,已经初步建立涵盖高校院所办公室、医疗机构科研处、北京中关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持股的医院成果转化公司、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生集团或医生联盟和投资机构等渠道的资源库。概念验证中心作为“把关者”,其专家委员会汇聚了来自临床医生、科学家、药监评审专家、投资机构代表和企业高管等50余位专业精英,从多个维度鉴定项目潜力和可行性。项目孵化中心致力于“从0到1”的关键跨越,项目转移中心则攻克“从1到10”的健康成长。成果转化平台负责人表示:“每个环节都是专业的人在做事,科学家和医生也能专心搞科研,术业有专攻,才会事半功倍。”

据了解,平台项目归集中心已经累积了批量项目,一部分正在评审阶段,有的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以通配型自动化脑卒中检测装置项目为例,经过与院方项目团队多轮沟通,明确了产品的临床应用场景,确定了产品最终组成形式,以及产品功能技术的下一阶段开发研究路线。下一步,将正式成立项目运营公司,募集资金用于项目团队的专利转让,开展完善产品软硬件功能的研究工作,以及产品检测、临床评价、注册申报等产品上市前的准备工作。这个小小设备一旦上市,能更早辨别病因,让脑卒中患者多一分希望。

高台起于垒土。中关村医疗器械园用12年沉淀,垒成了今天的中关村医疗器械成果转化平台。未来,园区将全力以赴,把平台逐步打造成为首都科创成果转化“高速路”、世界一流的医疗器械科创成果转化“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