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是人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此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我们中国也有过这样的大规模航行,虽然,航行范围不如西方人的那么远,但是,从规模上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并且,从时间上还早了将近一个世纪,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郑和七下西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目前的普遍看法,郑和七下西洋期间途径东南亚各地,最远到达过非洲东海岸,也有学者认为:郑和的船队到过美洲。可当看到我们屈辱的近代历史时,大多数人都有一个疑惑,为何我们对世界的探索比西方早这么多年,最后,还是在科技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他们,一代英雄郑和最后又有着怎样的结局?

这还得从头说起。

当初,明太祖以三尺布衣之身,扫荡中原群雄,驱赶蒙古铁骑,将混乱不堪的中国重归于一统。他死后,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爱孙建文帝,想着天下就此可以平安无事,百姓可以歇息了。不曾想中途战乱重起,燕王朱棣以靖难的旗号南下夺权,把侄儿的皇位夺到了自己的手中。

在此过程中,建文帝生死不明,有传言说,他在一些旧臣的保护下,乘船逃到了海外。而朱棣因为得国不正,所以,建文帝活着对他来说,始终是一个隐患。于是,他下令郑和组织一支船队去海外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这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和七次下西洋,其中,有六次发生在明成祖朱棣时期,而最后一次则发生在明宣宗时期。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从个人感情上来看,朱棣对建文帝是最忌讳的,所以,郑和下西洋的行动大多发生于永历年间。

而到了朱棣后代掌权的时候,他们对建文帝也是无甚好感,所以,寻找他的积极性肯定没有朱棣那么高。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建文帝还活着的可能性,已经非常之小,朝廷也没必要为了一个可能早就死的人大费周章了。当然,这种大规模航海行动的终止,也与大明王朝的国力无法支持有关。

在朱棣时期,明朝刚建没几年国库尚有一定的余资,可供郑和下西洋使用。但是,远洋航行可不是什么小项目,修船建船都要钱,再充裕的国库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虽然,郑和下西洋在今日看来,是一件非常威风长脸的事情,但是,就当时来说,它并不能给明朝带来什么实际的创收。

而那些所谓的小国进贡,都只是象征性的,与我们大天朝赏赐给他们的东西,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有出无入的事情,从长远看它必须终止,否则,明王朝就被拖垮了。

作为后世之人,我认为:若是想把这种探索持续下去,最好的做法,就是像后来的西方人那样,在远洋航行过程中,建立一种贸易体系。在宣扬国威的同时,也别忘了与途中的小国和部落做点生意,保证自己这个项目能够给国家带来实际的利益。只有这样,皇上才有可能继续支持你。

当然,如果郑和下西洋真的只是寻找建文帝这么简单,那下七次也确实够多的了。再回过头说说郑和这个人的命运,郑和下西洋这个事情,发生在明成祖和明宣宗时期,两者中间的明仁宗时期,下西洋的事情被短暂搁置。其中,明成祖和明宣宗对郑和肯定是大力支持的,而明仁宗则未必。

在仁宗时期下令停止了郑和的航海行动,但是,下西洋这件事情在常人眼里,跟汉时通西域、讨匈奴一样,是大功一件。而且,这是他的前任皇帝朱棣明令支持的行动,作为一个统治者,贸然否定之前的政策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所以,退一万步讲,明仁宗即使对下西洋持有保留看法,也不可能怪罪郑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历史也确实如此,郑和在仁宗时期,虽然不再航海,但是,却依旧凭着之前六下西洋的功劳,博得了很高的官位。

之后,他在明朝的旧都南京地区负责守备任务,一点没有被边缘化的样子。到了明宣宗时期,朝廷的政策又有了新的变化,皇帝决定让郑和再度出山,重复之前的伟大事业。这时候的郑和,早已不再年轻,精力已经大不如前,再加上,安生日子过了这么久,换做谁也不愿再回到那颠簸的海洋。

但是,这次远洋航行既是皇帝的诏令,也是他个人的一个梦想与追求。尽管,他知道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承受不了这样的活动,但是,他还是带着船队义无反顾地出海了。最终,郑和死在了这次航行途中。据《上江两县志》载:“(牛首山)有太监郑和墓,永乐中命下西洋,宣德初复命,卒于古里。”

据此可知,郑和是在第七次下西洋时卒于古里,葬在牛首山。但是,卒于去途还是归途,没有明确记载能在最后一次航行中死去,也算是老天给郑和这一伟大的航海家安排的最好归宿。此后,大明再无这样规模的航海行动,中国也就此错失了一个在大航海时期与西方人一较高下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关于牛首山郑和墓的具体地点,由于史载也不明确,长期以来不为人们确知,30年代曾有学者专为寻访。罗香林在《牛首山之行》中说“郑和墓在牛首山西南三里狮子山乌石村”。解放后,南京市文物工作者经多年文物普查,于1964年第一次正式报道了牛首山郑和墓地的确切地点。现已进行了修理、植树,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决定重立墓碑以作永久纪念。

总的来说,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这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了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以此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纪念。

参考资料:

【《明史郑和传》、《太宗文皇帝实录》、《明仁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