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为广告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为广告信息

“一个、两个、三个……”在位于威宁自治县的中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种薯培育基地智能温室,技术人员黄雍平正忙着查看马铃薯原原种生长情况。温室内各种马铃薯种苗绿意盎然,一排排发达的根系仿若“瀑布”,下面悬空吊着的一粒粒金黄展露着农业生产的现代科技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地采用雾培法无土栽培马铃薯原原种。”黄雍平边忙手里的工作边介绍,“雾培有很多好处,其中一个就是营养更加均衡。像在这个大棚里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自动喷一次营养液,让这些马铃薯原原种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其次,无土栽培可以让马铃薯的原原种不会受到土壤中病害的影响,保证它们符合国家对马铃薯原原种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为助推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威宁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进马铃薯品种改良和示范种植。中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公司已在威宁建成2万平方米脱毒种苗研发基地, 2023年繁育了原原种1亿粒。”中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日裕表示,原原种可以说是马铃薯的“祖祖辈”,通过原原种生产原种,再生产一级种,才会到农民手中下地种植,最终收获。马铃薯种植是当地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培育优质种薯,可以帮他们提高产量和种植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李日裕所言,威宁因纬度低、海拔高,夏秋冷凉、昼夜温差大,耕地广阔、气候适宜,当地农民一直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也在2008年获得“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的荣誉称号。

“但过去大家基本使用自留种生产,亩产大约只有2000斤,且品相、卖相不佳,现在品种改良后,亩产达到4000斤,实现翻倍,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获益。”李日裕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们不断研发新品种,研究新的种植模式,引进新技术,就是为了提高产量,计划到2025年繁育原原种2亿粒,覆盖贵州的马铃薯种植需求。”李日裕介绍,如果只是采用普通的滴灌方式,可能造成过量的水慢慢渗入种苗吸收不到的土壤深层,造成水资源浪费。而目前智能温室中布满传感器,自动调控温度、光照、水分、空气、肥料等植物生长关键因素,只需要几名工作人员来回巡视,就可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粒小种子,释放大能量。优良品种为马铃薯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再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威宁“五大主导产业”之首,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2024年,威宁已完成马铃薯种植150万亩,预计综合产值40亿元。李日裕自豪地说,中垦薯业全链条参与了威宁马铃薯产业发展。

“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把马铃薯良种做好,产量提高,粮食增产,就能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在李日裕看来,瞄准农业“芯片”,投入科研力量,将马铃薯种子“育”出一片天地,助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是一条“薯”光无限的道路。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编辑:周天贵 ▏责编:李云侠 ▏编审:何 欢

终审:叶启伟 ▏监制:马勋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