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南风无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代文史大师缪钺说:"苏东坡词出于《庄》,而辛稼轩词则出于《骚》"。

庄子是苏轼的跨时空的良师益友,苏轼庄子哲学中体会出:生命之最高价值,在于精神的独立与自由。一个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则必先排除无穷的物欲,及放纵的激情,这两者都是使人不能超然物外的最大桎梏。

庄子是个有趣的人,苏轼也是。酒友赵杲卿家贫好饮,不论酒好酒坏,只要能醉的都好。他嘴里常常挂着一句胶东俗谚:“薄薄酒,胜茶汤;丑丑妇,胜空房。”苏轼认为这句俗语“其言虽俚而近乎达”,就扩充其意,作《薄薄酒二首》,兹录其一:

薄薄酒,胜茶汤;

粗粗布,胜无裳;

丑妻恶妾胜空房。

五更待漏靴满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

珠襦玉柙万人相送归北邙,不如悬鹑百结独坐负朝阳。

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

夷齐盗跖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

赤壁文学

公元1082年,苏轼贬谪黄州的第三年,先后写下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总称为赤壁文学。

那一年,苏轼死了,苏东坡活了。

乌台诗案差点没命,贬谪黄州,朋友不敢与之书信,关在定慧院不敢见人,写下: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寒食节已经断食好几天了,写下: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惨吗?确实很惨,但世事无绝对,失之东隅者,未始不能收诸桑榆。老子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只是自然界能量的转换,大自然的东西,欣然接受就好,死生亦然。

福祸相依,三籁相应。

苏轼原是生长在农村的一个青年,入仕以来,世俗的繁忙,吏事的压迫,焦劳愁苦,日不暇给,使他久违了大自然,一腔艺术气质,几乎全被扼杀了。贬谪黄州后,却有充裕的时间,得以从容体会大自然里各种不同的情趣,使他尘封的灵性,渐渐觉醒。

临皋亭外呼啸不停的涛声,赤鼻矶畔郁郁苍苍的山容林相,原来看似没有生命的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只因有时间与他接近,日夕相见,不觉产生了意想不及的感情。有了感情才蓦然发现宇宙所孕育的万物,适其自适,各得其所,不但都具有内在的生命,而且蕴藏着无限的生机。

一个在人生旅途中漂泊的灵魂,被大自然慈祥的母性容纳了,则与朝阳夜雨,春花秋月,同为有情天地里的一分子,就如庄子《齐物论》所说的“三籁相应”。

天籁与地籁相应,地籁与人籁相应,如此就可以达到“丧我”—即去除偏执的我的境界,则人与自然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世界,即与天地精神合一,使本是局促的生命,境界扩张,无限超升,脱出现实世界时空的限制,获得“游于万化”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阔天空,大自然无穷的生意,与自己的灵感互相呼应时,这世界竟是那么多姿多彩,《赤壁赋》说:“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不禁欢喜赞叹道:“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大江滔滔东流,千年不竭;

明月缺而复圆,万古不改。

天地间一切现象,看似都在不断变化,但如以永恒的观点来看这宇宙间的万物万化,则此江水何尝流去,月圆月缺,到底也无所谓消长。

苏轼与客夜游赤壁时,指着这片江水,这轮明月,慨然道: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松风亭记

北宋哲宗初年,五十多岁的东坡被贬惠州。一日,东坡去后山爬山,走了半天,看到松风亭的一角,还在远处的树梢上。

五十七岁的东坡老翁,心想怎么还这么远,干脆不爬了,就在这里休息也无妨。于是乎,苏轼游记里写到:两军对垒,战鼓雷鸣,往前会死在敌人手里,后退要军法从事,在那种前后失据的情形下,也不妨淡然处之,先歇上一歇。此念一起,如上钓的鱼忽然脱钩。

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人写了这篇游记:《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床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掛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苏轼恍然间大悟:“爬不上山顶又怎样呢?在这里也可以观赏美景呀!”

顷刻之间,他原本纠结的内心瞬间释然,心情大好。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我们不能改变事情的发生,却能选择自己的心态与处世态度, 正如庄子所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当庄子妻子过世,旁人都认为这是一件悲痛的事,应该哭泣悼念。可他却认为妻子得到了解脱,不应悲伤。于是他毫不纠结,直接坐下鼓盆而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记:

现代教育,人人都要争第一,努力爬上山顶才最好,苏东坡开始也是如此,高开低走的人生,状元之才,努力做个好官,结果是: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