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东西刘老师 /文

一 阐教与截教

《封神演义》的作者,文化水平不高,社会地位也不高。这就意味着,要从这部小说里,寻溯道家文化的源流,揭发明代政争的奥秘,难免大多是无用功。过去的读书人,往往对它不屑一顾,一点也不奇怪。

但这个作者显然是设定控,而且脑洞大,思路广,所以《封神演义》可以成为之后的民间文化的重要源头。并且,一个有意味的脑洞,也许可以通往作者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内涵。

王国维先生有一个著名论断,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多矣,可大多不过是乏味的历史循环。但周灭商不同,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社会转型,所谓“中国政治、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下面我这么一说您这么一听:

《封神演义》深刻表现出了历史上商周之变的实质,这是一个抽象的天命取代多神信仰的过程。

《封神演义》里的神仙,主要分为阐教(及其同盟)与截教两大派系。

阐教这边,教主级别的人物有老子和元始天尊,截教只有通天教主一个,阐教二比一领先。另外,如西方教的接引、准提,也是教主级,他们旗帜鲜明(确实把他们的青莲宝色旗借给姜子牙过)站在阐教一边。

可以说,教主级别的比拼,阐教这边完胜。

二代弟子,老子门下,书里只出现了一个光杆老徒弟玄都大法师;元始天尊门下,人数可就多了,俗谓“玉虚宫十二金仙”。但十二仙究竟是谁,有几位人选并不固定,总计是十三四位候选人的样子。这倒不奇怪,西方神话里,如希腊的奥林波斯山十二主神,也有几个是有争议的。

阐教的问题出在第三代上。我们熟悉的人物如哪吒、杨戬、雷震子、韦护都是阐教第三代,他们显然还很年轻,修真的道路上刚刚起步。阐教这边三代人数有限,而且除掉有主角和准主角光环的这些位,整体上比较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教这边,辈分是笔乱账。通天教主的核心弟子其实就四个: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但还有大量辈分不清的人物。

商朝的闻仲闻太师,肯定是截教的第三代弟子。但截教这边有乌泱乌泱的人物,既和闻仲平辈论交,又和阐教那边的二代金仙平等相处。论实力,他们当然也有这个资格。像赵公明、三霄娘娘这样的,可以达到是吊打昆仑十二仙的水平。

所以教主级别以下,截教这边对阐教是绝对优势。

政治立场上,大致可以认为,阐教支持兴周灭商,而截教站在商朝一边。但除此之外,阐教和截教的价值观区别在哪里呢?

有学者想从两教的修炼方式里找差异,结果发现大多数时候没什么差异,大家都有一堆“炼气士”。有人企图把阐教、截教与明代影响最大的两个道教流派全真道和正一道联系起来,结果是阐、截二教谁对应全真,谁对应正一都有相反的意见。

其实不需要想得太多,只需要回到小说本身就可以发现,各种醒目之处,阐教究竟在攻击截教什么,讲得非常清楚。

二 截教与多神信仰

先看一段截教门人在通天教主面前,告阐教的广成子的刁状时的对话:

多宝道人曰:“老师在上:弟子原不敢说,只今老师不知详细,事已至此,不得不以直告。他骂吾教是左道傍门:‘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他视我为无物,独称他玉虚道法为‘无上至尊’,所以弟子等不服也。”通天教主曰:“我看广成子亦是真实君子,断无是言。你们不要错听了。”多宝道人曰:“弟子怎敢欺诳老师!”众门人齐曰:“实有此语。这都可以面质。”通天教主笑曰:“我与羽、毛相并,他师父却是何人?我成羽毛,他师父也是羽、毛之类。这畜生这等轻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有几个词需要解释一下。

“湿生卵化”是佛教的动物分类学。佛教认为,动物分胎生、卵生、湿生(从潮湿中出生)、化生(从虚无中出生)四大类。

通天教主说“羽、毛之类”,羽毛之间要用顿号隔开,不是说像羽毛般轻微,这涉及到中国传统的动物分类学:羽虫(如鸟)、毛虫(如兽)、鳞虫(如鱼)、甲虫(如龟)、裸虫(如人)。

简言之,这段讲的是:多宝道人说,广成子攻击截教门下物种太丰富。

就事论事,则多宝道人的话可能有诬告的嫌疑,但后面通天教主向元始天尊当面说起此事,元始天尊坦然应承,还说:“你门下胡为乱做,不知顺逆,一味恃强,人言兽行。况贤弟也不择是何根行,一意收留,致有彼此搬斗是非,令生灵涂炭。”老师的态度如此,弟子们言行可知。所以阐教对截教的这类攻击,一定是由来已久,大量存在的。

阐教是典型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门下的弟子绝大多数都是人,对其他物种非常歧视,认为只有人类有修仙的资格。截教则是万物有灵的泛神论者,环保主义者,主张人与自然共享修仙资源的和谐发展观。

这种开放包容的心态,也是截教能够快速发展、广纳人才的重要原因。这也可以解释截教的辈分为什么如此混乱:类似赵公明、三霄娘娘这样的高人,可能很多本不是通天教主的弟子,因为认同截教的发展理念,主动加入成为截教的一份子。所以他们的辈分高低,就不可能像阐教那样层级森严井然有序了。

在多神信仰当中,这种现象是极其常见自然不过的,比如古希腊的神祇中,有一位战争和智慧的女神雅典娜,又一位男性战神阿瑞斯。为什么要设置两个管战争的神呢?一种说法是,阿瑞斯本来是色雷斯人的神,被希腊人化为己有了而已。为什么罗马的神明多如狗?也是因为罗马人征服一个民族,就把人家的神放进自己的神明体系之中。哈德良万神殿气势恢弘的穹顶之下,这些从环地中海各处汇聚而来的神要论资排辈,也难免是一团乱麻。

总之,混乱而杂多,吸纳别人的神,改造成自己的神,其实正是这个体系充满活力的表现。

所以万仙阵两教对决的时候,阐教方面有这样的感叹:

芦篷上众仙一见,睁目细看数番,见截教中高高下下,攒攒簇簇,俱是五岳三山四海之中云游道客,奇奇怪怪之人。燃灯点头对众道人叹曰:“今日方知截教有这许多人品。吾教不过屈指可数之人!”

所以,阐教必须扼杀截教的发展势头。

这一盘大棋,也就是所谓“封神榜”。大量截教的仙人被干掉了,然后由姜子牙把他们封为神。

这又牵涉到《封神演义》的一个重要设定。元始天尊坦言:

当时在你碧游宫共议‘封神榜’,当面弥封,立有三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浅薄,成其人道,仍随轮回之劫。

仙是高于神的。所以,凡人死后封神,是赚了;仙人死掉封神,则亏大了。而在传统的民间信仰里,仙和人的关系,与神和人的关系,也明显不同。仙是很高冷的,对人爱答不理,帮人是情分,不帮是本分。神不同,人掌握了某些符咒,就可以支配神为自己干活;人给神上了足够的供奉,则神有责任完成人的要求。神只是架子比较大的乙方。

这里我们也就可以看出,截教的价值观问题所在:万物皆可修仙的理念,虽然公平也环保,但是数量庞大的“仙”(毕竟截教的仙已经多到能摆“万仙阵”的地步)压在人类头顶上,必然使人类不堪重负。所以,必须维持仙的稀缺地位,而变仙为神,神是要给人类回馈的,至少理论上人类的负担可以大为减轻。

现在,我们可以回头看历史上殷商文化的特点。《礼记·表记》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

商朝人的态度,是把海量的社会资源都拿去供奉鬼神,把对鬼神的崇拜,放在人伦关系之前,重视刑罚而轻视恩赏。这样,天下的其他部族,对商人都敬畏但是不亲近。为了满足对神的供奉,商人必须不断出击而得不到休息(荡而不静),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胜而无耻),当然最终当然也就失去了天下的人心。

殷墟考古和甲骨文释读也证实,商人心目中的神五花八门,而且可谓无神不祭,无事不占。可见,商人的观念,恰恰就是截教的观念。周灭商,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就是摧毁了这种“先鬼而后礼”的价值导向。

三 阐教与天命

读《封神演义》,现代读者是很容易对阐教的上仙们印象不好的。他们中大多数人面目模糊,个性全无,满嘴仁义道德,实际行为却是护短、抱团、出尔反尔、党同伐异、死道友不死贫道、以多欺少,赶尽杀绝……总之,各种狠毒、猥琐,几乎都占尽了。

任何宗教、会党或者其它组织,不管真实行径如何,几乎一定会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这本是自然不过的事情。值得关注的,是阐教和他的同盟军,是怎样理解正义的。

小说一开篇,女娲娘娘被商纣性骚扰,决定报复,心理活动如下:

殷受无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诗亵我,甚是可恶!我想成汤伐桀而王天下,享国六百余年,气数已尽,若不与他个报应,不见我的灵感。

商纣的罪名,“不畏上天”是排在“吟诗亵我”前面的。女娲认为商朝“气数已尽”,所以才决定给商纣给报应。言下似乎是,商朝要是气数未尽,她也就只好忍气吞声,不敢me too了。

之后女娲的行为也证明了这一点,她发现“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也就只好闷闷不乐,放弃了马上亲自报仇的打算,物色狐狸精去了。

著名的哪吒闹海的故事。哪吒在天宫的宝德门外打龙王,口中宣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姜子牙不久下山,吾乃是破纣辅周先行官是也。偶因九湾河洗澡,你家人欺负我,是我一时性急,便打死他二命,也是小事,你就上本!我师父说来,就连你这老蠢物打都死了,也不妨事。”

有“成汤合灭,周室当兴”这个大原则背书,打死几条性命,就“也是小事”了。后来哪吒和石矶娘娘起了冲突,师父太乙真人为他辩护:

哪咤奉御敕钦命出世,辅保明君,非我一己之私……今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就伤了你的徒弟,乃是天数。

师徒俩的声口一模一样,哪吒的话,显然是老师教的。而姜子牙下山前,元始天尊对他说的话是:

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将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

诛仙阵两教大会战,元始天尊对通天教主说的话是:

成汤无道,气数当终;周室仁明,应运当兴。难道不知?反来阻逆姜尚,有背上天垂象。

其余例证还有太多,不再引用。总之,“成汤合灭,周室当兴”是车轱辘话来回说,或者换成更凝炼的表达,这叫“天命”。

这些段落,其实倒是完全符合主流的历史叙事。直到今天,文化史家谈到周人的文化创造,往往还会标举一点:周人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天命观。

要成为人间的统治者,就要得到上天的授权,这叫做“得天命”。曾经得到过天命的统治者,表现不好,上天就会发表新的天命。这时,原来的统治者如果知趣,就应该把天子之位让出来,这就是“禅让”;如果他拒绝让位,他就会被新来者推翻,这个过程,古代叫做“革命”。

周灭商,就是一次革命。

天命就是最大的正义,在这个最大的正义之下,前面罗列的阐教种种劣迹,都可说微不足道。而一旦胆敢和这种正义相对抗,那就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螳臂当车者要被碾得粉碎的。

《封神演义》里许多截教人物比阐教的动人,原因也在这里。他们也知道周灭商是天命,但是或者出于亲情,或者因为友谊,或者激于义愤,或者为了忠诚……而选择了与天命相对抗,即使最终毁灭也在所不惜。从小听惯了“我的人生我做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样格言的现代人,对这样的选择,当然共鸣会多一些。

而阐教人士相形之下就显得没劲多了。昆仑十二仙完全是天命的工具:杀截教人士时宣称是天命如此;安排道友送命为自己破阵铺路,也是天命的安排;当然自己倒了霉,削去顶上三花消了胸中五气,也只有认命,是“命中该有此厄”。

不要说二、三代弟子不过是天命下的蝼蚁,即使如老子、元始天尊这样的教主,面对天命也不敢越雷池一步。破万仙阵时,两大师尊有这样一番对话:

老子拍掌曰:“周家不过八百年基业,贫道也到红尘中来三番四转。可见运数难逃,何怕神仙佛祖:”元始曰:“尘世劫运,便是物外神仙都不能免,况我等门人,又是身犯之者,我等不过来了此一番劫数耳。”

作为小说的人物设定,这可说相当没劲。但从信仰的角度说,世界的终极主宰抽象化非人格化,乃是唤起信众崇拜、敬畏之心的必要条件。

读希腊神话,大神宙斯是个花心渣男,纵使手握雷电威力无穷,谁会对他真心信奉呢?但当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决斗的时候,宙斯拿出命运的天平,说代表谁的一端沉下去,谁就会死,任何人、神都无法改变,命运的强大与神圣,就不能不使人痛感人类的卑微与弱小。读那些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神教的历史,看他们是怎样塑造自己的真神的,这一点更是一目了然:比起截教那种有一大堆神的情况,唯一的神反而更能让人无条件崇拜。你的一切所作所为,不过是在证明神的正确或赞颂神的伟大,你还想和神谈条件不成?

所以,《封神演义》的作者差在文学手腕不足,没把姜子牙这些阐教徒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也要对“天命”无限忠诚的情怀写出来。但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认为包含深意:比较生动的截教仙人几乎都被消灭或彻底边缘化,而活下来的阐教角色大多又太枯燥无趣不具备真正的独立性,——至于姜子牙所封的神,只是民间信仰罢了。

官方认可的,只剩下一个抽象玄奥的天命。

所以《封神演义》的第九十九回是姜子牙封神,第一百回大结局,却讲的是周武王分封诸侯。在这部讲神魔斗法的一百回大书,结尾的地方,反而留下来的是一个人类世界。

这也是正是西周礼乐文明的精髓所在:要知道,中国的天命观本来就有强烈的人民性。它对普通民众的地位,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孟子曾引用《尚书·泰誓》,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是直接拿民意当天命了。

所以阐教这边再猥琐再下三滥,有一点确实是明显优于截教的。截教那边有的神仙吃人,有的神仙会搞大屠杀。阐教这边,就很少会做这样,即使做了,也会千方百计掩饰。如女娲娘娘命狐狸精等三妖去祸乱殷商的时候,还要特别叮嘱:

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使你等亦成正果。

“惑乱君心”和“不可残害众生”,两个要求明明自相矛盾,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门面话,女娲娘娘一定要说。当然狐狸精的结局,属于基层员工要背锅,狐狸精的表现,又说明基层可能确实很混蛋,这种一体两面,大约更是亘古不变的天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