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听到战鼓声就能看出是否有优秀的将领。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军队要想取得胜利,必须有出色的领导者。要组建一支能够打胜仗的队伍,就必须集聚大批优秀的人才。而要想识别这些人才,从而进行更好地提拔和培养,关键在于领导力。

俗话说,虾米成不了鲸鱼,蚂蚁也成不了大象,因为基因决定了它们的发展轨迹。同样,一个团队的成功也离不开“首任长官”的重要性,他们可以被看作是创造新篇章的人。一旦优秀的基因注入团队,后续的发展就会沿着这些优良的做法继续发展,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队伍会不断壮大,人才会不断涌现,从而推动着团队的发展。

这一点,可以用来形容组建于上世纪抗美援朝时期的54军。虽然这支部队组建较晚,但在抗美援朝战争进行两年后,1952年10月,在广东惠阳组建。新成立仅三个月后,军长率领下的54军勇闯鸭绿江,成为最后一支入朝的志愿军部队,参与了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经过战火的洗礼,54军在朝鲜战场上表现出色,参加大小战斗254次,歼敌7662人,攻守兼备,英勇顽强,被誉为“铁军”。即使后来签订了停战协定,54军依然留守在朝鲜,以防止侵略者卷土重来,展现了猛虎下山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成功不仅仅源自于54军的优秀领导者,还归功于整个团队的努力和奉献精神。在战争年代,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是每一个军人的责任和使命。54军的士兵们以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战胜了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充满战斗力的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在朝鲜战场上,54军不仅勇敢地投身于战斗,还在战后积极参与朝鲜的重建工作。他们守卫着边疆,为祖国安全保驾护航,也为和平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朝鲜局势的逐渐稳定,1958年,这支英雄的部队才凯旋归来,奉命驻扎在四川。在当时经济困难的时期,他们大都投身于劳动生产,成为支农开荒的生产部队。这种屯田的传统古已有之,新兵多来自四川当地,像18岁的何其宗一样,他们在部队中接受训练,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四川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叫何其宗的年轻人,他生于1943年,是家中的独子。父亲何守廉是一位厨师,解放后在县委食堂工作,母亲何周氏在街上开个小店。虽然家境不富裕,但父母对他的培养非常重视,尤其是在学习和体育方面。何其宗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体育天赋,在学校里成为了短跑和跳高的冠军,并且是篮球队的主力队员。后来,他考入了体育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其宗并没有因为体育的成就而骄傲自满,相反,他怀着报效祖国的决心,选择了放弃体育学校的学业,毅然投身军营。在部队的训练中,他展现出了优秀的素质和领导能力,很快就受到了上级的器重,成为了首长的警卫员。

何其宗他从小就听父辈们讲述着无数英雄的故事,心中对于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他尤其崇拜红军长征时的丁大胆,在衡宝战役中英勇无畏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

某日,何其宗得知54军军长丁盛即将视察部队,他兴奋地等待着这位传奇将领的到来。当丁军长出现在他面前时,何其宗几乎要感动得热泪盈眶。丁军长高大威武的形象,那顶金碧辉煌的帽子,身上闪耀着的勋章,以及那熟悉而威严的面容,让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心中崇拜的英雄。

在随后的日子里,何其宗加入了这支部队,并跟随丁军长参加了对印自卫反击战。在战斗中,他深受丁军长的影响,学到了坚韧不拔的军人精神和战略智慧。经过一次次的战斗历练,何其宗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最终在部队中崭露头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其宗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仍然感慨万分。他说,丁军长不仅是他的榜样,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他将永远铭记丁军长对他的影响,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成为一名忠诚的军人,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终身。

丁盛身着一袭军装,站在部队面前,铿锵有力地讲着战术。他的声音如同擂鼓般响彻云霄:“三种不同情况的三种不同打法,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四快一慢!”战士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每一个词汇都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心中。

军训过后,丁盛带领着54军奔赴西藏的前线。途中,他们经历了从火车到汽车、再到骑马和步行的千里奔袭。这是一段极其艰难的行程,粮食不足,每个战士负重巨大,甚至连整个后勤处都只有一个副处长。但即使如此,他们仍然士气高涨,坚定地跟随着丁军长向前冲锋。

到达前线后,他们发现自己面临着极其恶劣的环境。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瓦弄地区地势险峻,山高林密,河流交错,寒风呼啸。每一名战士不仅是战斗员,还要承担起运输物资的责任。他们不得不越过羊肠小道,小心翼翼地避开悬崖峭壁,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掉落下去。

然而,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和恶劣的环境,丁盛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冷静的头脑。他知道,速战速决是唯一的选择。在他的带领下,54军勇往直前,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过人的意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其宗他曾是一名普通的警卫员,但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他经历了一场生死较量,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1952年,何其宗初次踏上了西藏的土地,成为了丁盛军长的警卫员。他和战友们一起克服了高原、气候等种种不利因素,出色完成了巩固边疆的任务。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真刀实枪的战斗,对他来说,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经历。

在瓦弄地区,面对着印军号称强悍的“王牌”精锐11旅,何其宗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艰辛。但是,有着丁盛军长的英明指挥,54军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丁军长精心布置的战术让印军措手不及,最终,他们在瓦弄大捷中全歼了印军主力第11步兵旅,收复了被印军非法占据的我国领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何其宗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色,成为了部队的骄傲。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表现,他荣升为副团长兼参谋长。后来,他又参加了中越反击作战,继续为国家的边境安全奋战。

何其宗站在漆黑的丛林中,头顶星空闪烁,脚下是不知深浅的泥泞。他领着一个侦察班,迫切地搜索着迷失在丛林中的一个营的队伍。这片越北地区的山岳丛林中充满了未知和危险,山蚂蟥、毒蛇、豺狼虎豹等各种威胁无时不刻威胁着战士们的生命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将近三个小时的搜索,他们终于在一片密林中找到了迷路的营的队伍。为了让营指战员们都有所长进,何其宗亲自带领着营长等领导,通过登高望远、爬树观察,借助星星和山脉轮廓识别方向,教导他们使用指南针确定位置,并结合地图,最终成功找到了大部队,让他们顺利脱离了危险。

何其宗站在复杂险恶的山岳丛林中,深深感受到了战场的严酷和残酷。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领导部队进行了集中优势兵力、穿插迂回、包饺子的战术,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然而,实际操作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山地丛林地形复杂,路隘林深,气候恶劣,民情不利,这些都给部队的作战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为此,何其宗深入思考,总结出了多点制敌之法,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首先,他强调了画出重点,针对越军的防御体系,找出其中枢系统,一旦这个点被攻破,越军整个体系就会土崩瓦解。其次,他提倡奇袭至胜,利用高地优势进行奇袭,取得更大的胜算。此外,分兵合击、步炮协同、打歼灭战等战术也被他应用得淋漓尽致,使得部队在丛林山地作战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何其宗对战场的精准判断和果断决策,让部队在困境中找到突破口,在敌我激烈对抗中保持了优势,最终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他的指挥风格,既有军人的果断和果敢,又有智者的谋略和周密。正是在他的英明指导下,部队才能在两山轮战中战胜敌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退役后的何其宗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仍然以军人的身份,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默默奉献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