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流坡坞镇是一方有着双拥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流坡坞阻击战遗址见证着阳信人民阻击日军、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华东军政大学旧址讲述着革命先烈们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吃水不忘解放军”石碑诉说着军民鱼水情,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感人故事。今天的流坡坞镇不断拓展双拥工作新领域,打造双拥工作新品牌,培育双拥工作新亮点,奋力谱写新时代双拥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造双拥文化阵地 营造崇军拥军氛围

流坡坞镇党委、政府对双拥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赓续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作为重大任务,不断深挖红色资源,以流坡坞阻击战遗址、双拥长廊、南街同心馆为资源,建成了以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双拥教育等为主题的双拥文化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级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流坡坞阻击战遗址展馆从战役背景、战役经过、战役影响三个方面展示了流坡坞阻击战的历史,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以流坡坞镇人民群众为缩影的阳信儿女紧跟中国共产党的脚步,不屈不挠抗日杀敌的决心以及新时代流坡坞镇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不忘初心为建设美丽家园而接续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拥长廊全长约100米,共有“双拥情怀、重要论述、拥军优属、军民共建、科技强军、富国强兵、双拥桥、国防桥”八个篇章。长廊周围绿荫环绕,风景优美,双拥桥下潺潺流水,金鱼成群,漫步其中,既能使群众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又能感受到浓厚的双拥文化氛围。

南街同心馆以展板、展柜等形式讲述着南街回族村的由来、村庄历史发展、抗日英雄事迹、以及滨州市军分区为回族群众解决“吃水难、行路难”的事迹等,感人的故事体现着军民一家亲,民族大团结。

加强民兵队伍建设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珍惜崇高荣誉,争创崭新业绩。南街村民兵连建在回民集中居住地,现有普通民兵130人,基干民兵18人,近年来,南街村民兵连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武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组织建设、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其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前卫报》、《黄河民兵》和《山东国防报》等多家中央级、省级报刊杂志刊发,在2012年,南街村民兵连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表彰为“全国民兵工作先进单位”。南街村也先后被省、市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滨州市民族团结先进单位”“滨州市民兵工作先进单位”。先后有17名民兵由于成绩突出受到上级表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挥民兵作用,赋能乡村振兴。曹建松,是一位杰出的民兵,现任阳信县人大代表,阳信县流坡坞镇义和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山东省阳信开元民俗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23年获得“阳信县退役军人创业之星”称号。他始终把村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兴办企业带动群众致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在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疫情防控、发展村经济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流坡坞镇还有很多像曹建松一样优秀的民兵,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光发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升民兵素质,强化民兵体魄。流坡坞镇为提升民兵综合能力素质,加快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步伐,每年都会对民兵进行集训,所有民兵统一着迷彩服,整齐划一地进行每一个动作,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中,完成抗洪抢险、消防安全知识、射击、民兵的任务性质等科目的学习。通过学习训练,民兵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和军事素质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处理今后的各种应急任务储备了强大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树双拥先进典型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流坡坞镇大力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积极培树双拥先进典型,定期举办流坡坞镇“最美”表扬大会。2023年获评“阳信县最美兵妈妈”1名、“阳信县最美军嫂”1名、“阳信县最美退役军人”1名,“阳信县最美拥军人物”1名。流坡坞镇每年都有一批有志青年参军入伍,在部队立功受奖,2023年共接到来自部队荣立三等功喜报5份,二等功喜报1份,其中荣立二等功臣的宋福旦家庭入选2023年度滨州市“情系国防家庭”。

今年应征入伍的李广家庭实现了四代从军,其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曾祖父李金龙参军9年,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立四等功4次、三等功1次;爷爷李忠文1968年参军,荣获嘉奖4次、五好战士1次;伯父李华庆1991年参军,荣获嘉奖3次、优秀军人1次;堂哥李敏昊2015年参军,荣获优秀士兵等称号。自1947年至今,李广一家四代5名军人,一代又一代传递保家卫国红色“接力棒”。

记者 姚行彬 通讯员 李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