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创新,如同撬动新事物的杠杆,总能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正是这股力量,使位于嘉兴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浙江赛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直焕发着勃勃生机。

浙江赛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短短两年就突破外国技术封锁,得益于公司始终坚持将每年千万级资金,投入于科研,占全年费用支出的40%以上,不断激活创新活力和充实科技硬实力。

“翻看一季度的科技成绩单,我们的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居嘉兴市第一。”南湖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科研实力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这个数据恰恰验证了南湖区企业愿意投入科研经费,注重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新质生产力正逐步成为南湖区加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4月28日上午,走进浙江赛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洁白的厂房内,工人坐在桌前,专注着手上的工作。“这个就是我们今年研发的国内首款针对通信基建、VOIP网关等应用的全自动可控语音芯片。”浙江赛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说,这款产品既解决了用户线路接口芯片(语音SLIC)长期受制于国外的行业痛点,又打通了我国光猫实现完全自主可控及光纤FTTR组网建设的“堵点”。目前已在中兴通讯基于中兴微电子的主芯片平台上实现高良品率量产。

无独有偶,同样浙江蓝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智慧教育领域多年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公司每年要拿出数千万元,占全年费用支出的30%投入到科研中。最近公司又对十余年研发的“AI一体化智慧校园系统”进行了升级。

在南湖区,优秀且低调的企业远远不止这些,它们重视研发、持续投入,能不断找到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这也和南湖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全力以赴拼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以来,南湖区聚焦“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将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南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扶持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创业创新平台建设,依靠科研院所,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一方面加强创新主体的梯队培育,通过定期梳理重点企业,形成“入库储备”“退库预警”两清单,做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存量”﹔另一方面,完善迭代创新主体培育机制,坚持“国高规上化,规上国高化”双转型,做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量”。

目前,南湖区拥有规上企业47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4家、高新技术企业4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88家。

此外,为了真正能解决企业实际性问题,南湖区还出台了《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十条政策意见》,用真金白银的奖励和补贴切实激发南湖区科技创新活力,同时打造“科融保”平台,依托南湖基金小镇等优质丰富金融资源,加强科创金融支撑体系建设,帮助科创企业解决融资的困难。

(来源:南湖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