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以开放包容为信仰,与奋斗者双向奔赴的城市

“十四五”以来,湖州启动实施“五谷丰登”计划,累计引进科创项目63个、集聚人才1.02万名,并已连续15年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大力聚引全国和全球的优秀人才来湖州创新创业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郭奔胜 戴闻名 夏宇

1000多年前,生于湖州德清的唐代诗人孟郊曾赋诗言志:“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这是湖州人孟郊的理想,更是湖州这座城的写照。

在名城辈出的长三角地区,湖州着实不算大,但却有着“湖”纳百川的大胸怀和通江达海的大志向。

湖州,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以开放包容为信仰,与奋斗者双向奔赴的城市。

19世纪中后期,一批湖州商人抓住上海开埠的机遇,不但把优质湖丝远销全世界,更在致富之后投身实业,是中国最早创办近代工业的民族资本家群体之一。

改革开放之后,新一代湖州企业家传承了“敢为人先、务实创新、义利并重、实业报国”的湖商精神,白手起家,胼手胝足,创建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行业头部企业,又始终不忘桑梓,力促城人共进。

进入21世纪,这个中国绿色发展先行地和美丽乡村发源地,正以“绿水青山”为磁吸场,吸引着五湖四海、不同肤色的新湖州人来此逐绿而行,点绿成金,共筑新时代的“湖州梦”。

2024年2月21日,龙年新春伊始,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在“共建共享最具幸福感城市”市民新春恳谈会上,专门谈及了湖州的“大众奋进之美”:“一个人的拼搏奋斗可以谱写人生美丽的乐章,340多万人的拼搏奋斗,汇成的则是一座城市奋进的交响。”

  大家巨匠与繁星满天

地处太湖南岸、“江南腹心”的湖州,自古便是“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人文荟萃,商贾辈出,书画巨擘赵孟頫、吴昌硕,明初巨商沈万三均成长于此。

早在唐代,诗画名家顾况就曾评价湖州:“汉唐以来,簪冠之胜,敌天下三分之一。”据统计,唐宋以来,湖州共出状元19人、进士1500多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州籍两院院士(学部委员)达40名。

到了近代,湖州人更是迎来了集体性的“高光时刻”。

上海开埠之后,湖州南浔丝商以过人的胆识,充分利用地近上海的优势,将纤纤湖丝远销全球,并成为当时这一国际市场“顶流”商品的绝对庄家。

清末民初,南浔泰安桥边的丝行埭上,曾经林立了上百家丝行。商丝船从丝行埭启航,走运河支线的荻塘水道,过震泽、平望,直入吴淞江,经上海码头将蚕丝出口世界。

湖商不但是生丝供应商,更“组团”进入上海开设丝行,直接与外商做交易。据统计,当时上海91家丝行中有70%为湖商所开。湖商也从生丝贸易中积累了巨额财富,民间曾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比喻其财富体量。

创造了巨额财富之后,湖商又投身缫丝、盐业、钱庄、典当、银行、铁路、面粉、文化收藏、出版和房地产等实业领域,在近代中国的经济文化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的湖州,同样“盛产”兼具奋斗者勇气和报国责任感的企业家。

总部位于湖州市长兴县的天能集团,曾是一家从长兴县煤山镇楼下村走出来的村办企业,仅用了38年时间,就实现了从一无所有到行业龙头、市值百亿元。

1988年,楼下村26岁的青年张天任挺身而出,借款5000元,盘下了负债10万元的村办企业——煤山第一蓄电池厂,仅一年就扭亏为盈。

1998年国内多地“禁摩”,张天任和团队经过周密调研,得出结论:电动车产业将在中国迎来巨大成长机遇。于是他果断拍板,全力投入研发车用铅蓄电池。

此后,铅蓄电池迎来爆发式增长,天能动力也作为“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于2007年在香港主板上市。2021年,天能股份又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行业内首家拥有“A+H”双上市品牌的公司,构建起了“铅锂氢钠”(铅蓄电池、锂电池、氢燃料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全品类电池技术体系,同时开拓储能新赛道。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则是张天任在经营企业之外,一直探索实践的命题。

2008年,煤山镇的楼下、张坞、邱坞和涧下四村合并成为新川村,与天能集团结对发展,张天任兼任新川村党委书记。这个以工业起家的村子,曾尝过环境污染的恶果,但在天能集团的帮助下,逐渐探索出了产业兴旺、环境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新川模式”。

“38年来,天能始终不离开主业、不离开实业、不离开村庄,这是我最为自豪的一件事。”张天任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在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时年19岁的年轻养鱼工沈志荣从1967年开始,凭着老渔工参加培训带回的一把镊子、两根铜丝和三张油印图纸,开始了复兴“中国珍珠”的漫长旅程。

中国是全世界最早进行珍珠养殖的国家之一。700多年前,南宋湖州府人士叶金扬发明了附壳珍珠养殖技术。但此后由于战乱频仍,到了近代,中国人工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反而落后了。日本是当时的淡水珍珠养殖强国,对于技术守口如瓶。

沈志荣在研究继承叶金扬传统珍珠养殖技术的基础上,花了20多年时间“死磕”珍珠,先后攻克了淡水珍珠养殖的三大核心技术:提高珍珠质量技术、三角帆蚌人工繁殖技术、三角帆蚌病毒性蚌瘟病防治技术,将优质珠比例从最初的7.6%提高至70%,为中国珍珠产业自主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沈志荣在珍珠事业上的突破,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雷甸水产大队的命运。1981年,雷甸水产大队人均分配收入达到了1241元,而当时中国农民的人均年收入还只有270元。

如今的中国,早已超越日本重新成为全球最大的产珠大国,且珍珠产量占到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0%以上。沈志荣在1994年组建的欧诗漫集团公司,在30年时间里成长为集珍珠养殖、研发、深加工、销售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全球珍珠产业领军企业,每年珍珠深加工总量近100吨,占到全球淡水珍珠总产量的10%。

在湖州,与城市共成长、与时代共奋进的企业家已聚力成势。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洪湖鹏介绍,湖州正在全面实施“金象金牛”“凤凰行动”“专精特新”“小微成长”等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各类经营主体突破50万户,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02家、上市公司56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州市安吉县余村的“数字游民”在进行座谈(2023年6月23日摄) 受访者供图

  一湖之滨与五湖四海

湖州虽名“湖”,眼界却不囿于一湖之滨,更是胸怀五湖四海。

2021年,长居云南的杭州人许崧应邀来到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创立“DNA数字游民公社”。

数字游民,泛指只需电脑和网络,即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工作的人。2020年,选择远程工作方式的人不断增多,许崧团队与溪龙乡政府和企业一拍即合:安吉的绿水青山,完全可以成为数字游民的“潮工位”。

由闲置老旧厂房改建串联而成的“DNA数字游民公社”,先后吸引了400余名社员前来工作生活,在全国闯出了名气。

2023年6月,许崧团队移师“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余村,再次打造了“余村数字游民公社”。

这个被群山环抱的公社,有氛围松弛的共享办公空间和51间面山临水的客房。住在这里,每天的通勤时间是1分钟,步行5分钟之内就有共享食堂、咖啡馆,图书馆、超市和火锅店。开门不到一年,已有近千名数字游民先后入驻。

许崧告诉本刊记者,数字游民集聚在一起,产生的效果并不仅仅是“加成”,更是“裂变”,多种新型业态和乡村创业项目在“头脑风暴”后破土而出。

许崧团队2023年9月发布的《数字游民在安吉·2023调研报告》显示,主要来自北上广和浙江的数字游民在安吉的平均停留时间达到58天,且98%的数字游民考虑再次回到安吉。

安吉,正成为人才纷至沓来的“乡村创新场”。

在安吉灵峰山中,小隐着一个中国乡村民宿业的先行之村——“小瘾·半日村”。

这里原名横山坞村,曾是个产业匮乏的“空心村”。2017年,原籍安吉、成名于广东和杭州的知名设计师陈谷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租下了这个村子,试着将它改造成为“集群民宿村落”。

经过陈谷精雕细琢、全国各地主理人精心运营的半日村,共有19家民宿,一宿一品,无一重复。村里一年四季繁花不辍,整洁精致程度几乎可与欧洲小镇媲美,又极富中国式烟火气与江南韵味,被媒体称为“未来中国的乡村范本”。

村子投入运营之后,不但民宿常满,而且人流如织,村里的小咖啡馆最多的一天卖出了300杯手冲咖啡,主打当地土菜的“黄妈妈·家宴”更成为超级网红,一张椅子一年餐饮流水逾10万元。

除了天南海北的中国人,来湖州追寻美丽乡村梦的,还有五湖四海的“洋创客”。

位于湖州德清县的莫干山,从民国时期起就是知名避暑胜地,吸引了许多当时居住在上海的外籍人士前来度假休养。

上世纪90年代起,莫干山的百年中西交融史和青山翠竹之美,使之重新成为在华“老外”的“网红打卡地”。一些“老外”干脆搬进莫干山,租借当地民居,将其改造成为“国际范”的设计民宿,被媒体称为“洋家乐”。

来自上海的南非人高天成(Grant Horsfield),将位于莫干山一座始建于1910年的英式古堡翻修,建设为度假村“裸心堡”,成为莫干山的地标性酒店之一。

如今,莫干山“洋家乐”早已不局限于“洋人开的酒店”,更成为一种国际健康生活方式与中国大美乡村融合而成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在“洋家乐”的引领下,一批富有设计感的高品质民宿在这里兴起,使莫干山成为中国高品质民宿集聚发展的标杆地。

世界有多大,湖州人的心就有多大。“十四五”以来,湖州启动实施“五谷丰登”计划,累计引进科创项目63个、集聚人才1.02万名,并已连续15年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大力聚引全国和全球的优秀人才来湖州创新创业,2022年全市青年发展指数居浙江省第2位,成为高端项目、高端人才和高端要素集聚的发展热土。

  城人共美与幸福有道

以未来眼光看,湖州是一座“宝藏”之城。

随着宁杭高铁、商合杭高铁、湖杭高铁和沪苏湖高铁的陆续通车,湖州“长三角之心”的区位优势将日益凸显。到今年底,湖州将实现30分钟到上海、60分钟到长三角各主要地市、90分钟到长三角所有地市,交通之便捷再上新高度。

湖州,更是“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性价比”之城。

地处长三角核心区的湖州,置业成本不到上海的1/4、杭州的1/3、苏州的1/2。这里城乡发展较为均衡,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可谓“性价比”极高。

“宝藏之城”湖州,正与新老湖州人双向奔赴,大步走向城人共美,奔向一路幸福。

2023年4月,湖州通过决议,将每年的5月20日定为“湖州人才日”。“520”,谐音“我爱你”,“5”的发音又与“湖”接近,亦有“湖州爱你”之意——对人才如此“直球告白”,湖州应是全国首创。

2022年6月以来,每到周三,湖州市领导还会与人才固定“周三见”,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点对点服务精准破难。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英国生物医学教授马丁·埃文斯就是一位被湖州打动的高端人才。2013年,马丁·埃文斯将“干细胞再生医学研发与临床应用项目”实验室落户于当时的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2020年,他受邀出任湘雅生物医药(湖州)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成为“新湖州人”。

在乡村振兴领域,湖州还有个远近闻名的“浙北雄鹰”计划——培育好村书记,使之成为带领乡村展翅高飞的“雄鹰”。如今,湖州正着力回引一批“有经营经历、有大学学历、有干事阅历”的“85后”“雄鹰”返乡兴村。

处在大山深处的安吉县孝丰镇夏阳村曾经老龄化、空心化严重。孝丰镇和夏阳村于是主动对接了在上海知名公司担任高管的“85后”村里小伙鲍鑫。通过一次次上门拜访、诚恳做工作,鲍鑫最终打消顾虑,在2020年接任村支书,回乡“创业”。

夏阳村虽偏远,但有个优势:青山连绵,竹海滴翠,坐拥大面积户外空地。在大城市生活过的鲍鑫经过探索和思考,锚定了“露营经济”,并注册了一个名为“小杭坑”的地域商标。

“小杭坑”的群山湖泊和翠竹草场,很快吸引了大量的上海户外达人前来“打卡”和露营,在社交媒体“小红书”上发帖量数以万计。随后“小红书”决定与夏阳村组建公司,合作打造“小杭坑”,项目运营第一年就火出了圈。

目前,夏阳村已开发建设了10个各具特色的露营营地,2023年全村旅游收入突破1200万元,直接带动村民户均增收1.8万元,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达300万元。

鲍鑫告诉本刊记者,夏阳村正与一批国际知名户外品牌合作,未来还计划开展骑行、溯溪、房车甚至低空经济等新型业态。

这个大山深处的空心村,在一群年轻“雄鹰”的带领下,正逐渐成长为“安吉小瑞士”。

新生代“乡贤”回乡创业,已在湖州蔚然成风。

在德清县莫干山,也聚集了一个回山创业的“山中青年”群体。

1993年出生的沈彬,在广州“南漂”多年后,回到家乡莫干山镇庾村,租下了一幢无人问津的老宅,开了一家咖啡馆——“荒室”。他花费了近一年时间,将尖顶青砖的老宅修旧如旧,又在整个一楼遍种绿植,将一片“森林”引入“荒室”。

这个兼具莫干山味道和“治愈系”魅力的咖啡馆,在2021年7月开业之后,仅一个月时间便成了社交平台上全湖州咖啡馆口味榜、环境榜和服务榜的“三料冠军”,也是湖州三县两区中“打卡”量最多的咖啡馆之一。

“荒室”如今还是莫干山的文创中心之一,带动了多项特产销售,2023年入选德清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1989年出生的德清“茶二代”黄莉,则在2016年回到家乡做起了“新茶人”。她在浙江大学和德清县茶叶专家的帮助下,优化了湖州三大名茶之一——“莫干黄芽”的加工工艺,并将父亲创办的光明茶场进行改造,成立了“莫干·游子问茶院”,成为莫干山茶文化的知名推广者。

“湖州的未来,就在成长价值的共生中——在这里,新乡人与原乡人和谐共生,会工作与懂生活有机平衡,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归属感、成就感。”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告诉本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