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截至2023年底,全国279家仲裁机构办理仲裁案件500多万件,总标的额8万多亿元。其中,2012年至2023年中国仲裁案件数量增长近5倍,仲裁标的额增长8倍。”

ICCA 2024深圳边会上,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局长杨向斌透露了一组最新数据。

5月5日至5月8日,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2024年大会(ICCA Congress)在香港举行,这是ICCA大会自2004年在北京举办后再度来到中国、首度落地香港。

大会影响不止于香港,9日,ICCA 2024深圳边会在前海举办,以“国际仲裁在中国的最新发展”为主题。

杨向斌在致辞中提到,中国仲裁案件10年增长近5倍,案件当事人涉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仲裁的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香港、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日益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仲裁地。

2022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部署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广州市和深圳市、海南省开展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支持试点地区建设具有高度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

据司法部最新披露,2023年,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地区8家仲裁机构共办理案件7.9万件,标的额6000亿元,占全国标的总额的52%;办结涉外案件2251件,占全国涉外案件数的72%。

(位于深圳前海的国际仲裁大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深圳前海的国际仲裁大厦)

以深圳为例,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2023年深圳国际仲裁院(简称“深国仲”)共受理案件12004宗,同比增长44.98%,总争议金额达1383.10亿元,案件累计覆盖14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深国仲有1541名在册仲裁员,来自境外的仲裁员有569名,占比36.92%,覆盖114个国家和地区。

“深圳和香港在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希望两地仲裁机构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契机,发挥‘一国两制三法域’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加强务实交流与合作。”杨向斌说。

杨向斌建议,下一步要推动国际仲裁法律制度的互学共建、推进国际仲裁业务的交流开放,并探索更多形式和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他透露,司法部正推进仲裁法修订工作,着力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融通的仲裁法律制度,努力为国际经贸往来提供高质量的仲裁服务。

“我们将支持在完善协作机制、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国际仲裁理论与实务研究、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际)开展更多务实合作,为发展完善国际仲裁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杨向斌说。